本书紧扣“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需求,以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为目标,系统编排中国思想经典的中英文对照选本及海内外学者评述。内容涵盖《易经》《论语》《道德经》等核心典籍全文及《金刚经》《坛经》精选章节,按早期经典、儒家、道家、佛家专题分章呈现,每章均附思想流派导读、经典文本研读和跨文化视角拓展三大板块。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按照专题对中国古地图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概述;第二章介绍了古地图研究的基本史料;第三章对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史进行了评述;第四章,基于前几章的内容,对经典研究以及当前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外,在第五章中对一些关键词进行了定义,在附录中还对相关工具书、参考资料、重要的网络资源以及必读书目进行了介绍。
本书以库尔特·哥德尔的遗孀阿黛尔为主角,这位脾气暴躁的老妇人遇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资料员安娜。在收集哥德尔的文献过程中,讲述了她作为科学家妻子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夫妇二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颠沛流离到在美国的科研生活的传奇经历。书中不仅展现了哥德尔的生活细节和天才思想,还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林斯顿学术圈的复杂图
《张良传》是一部关于秦末汉初谋士张良的人物传记,作者为安徽作家梁爽。全书力图用文学的笔法,去打捞张良一生那些生动、灵动的瞬间,将张良无私无我的至高境界、运筹帷幄的非凡气度、功成身退的精神品格进行复原。作者大胆舍弃了以时间轴为基调的创作思路,而是遵从了以人物线、感情线、故事线为切入,以共鸣点、兴奋点、爆发点为板块的创作脉
本书将张居正的一生置于大航海时代和人类社会近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借鉴悬疑小说笔法,全景式展现了张居正五十八年的传奇经历。以张居正一生的际遇起伏,串起大明王朝起死回生的历史,再现了明代中后期波谲云诡的朝堂斗争和丰富多面的时代风貌。 本书分为两卷。上卷写他如何从一个寒门学子一步步走上首辅之位,下卷写他如何大刀阔斧地推行新
本书利用已刊布的北朝至隋代墓志、造像记及碑刻等资料,校证《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隋书》等正史文献的文字讹脱和史实错误。全书体例仿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分卷列引正史文献,并作细致考辨。考证内容涵盖人名、地名、官爵、谥号、生卒年等信息,兼及史源辨证。此书对北朝历史研究及“二十四史”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思想家B.H.利德尔·哈特与克劳塞维茨并称西方战略思想史上的现代战略大师,一生著述颇丰。这部短小精悍的传记围绕古罗马统帅、政治家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的战略、战术和品格,详述了这位伟人生命中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事件,重新评估了他的历史重要性,也探讨了罗马精神的深刻内涵。哈特深信
《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第4辑收录有11篇文章。从整体来看,本书对民国时期各党派、军阀及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斗争均有论述,对民国时期青年在时代洪流中的思考、斗争及发展亦有描述,对民国时期大学科系的建立和演进也进行了论述,还对李顿调查团、长江中游的新淤洲地的开垦等进行了研究,涵盖民国时期政治、社会、文化研究的多个侧面,能够提
从战后日本满铁会及其活动入手分析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认识和反省态度是一种有效途径。日本投降后,满铁的阴魂并未随着该组织的解体而消亡。回国的满铁社员以纪念为名成立满铁会,建立“满铁留魂碑”,为满铁在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认为满铁在华的社业活动为日本的“兴亚大业奠定了不朽的功绩”,宣扬“满洲开发论”,为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否
本文先以日俄战争前后日本文人对“满洲”的认知为研究对象,探究日本文人如何以事实呈现和视角选择的方式,将异域“满洲”变得与日本“休戚相关”,进而在日本公共认知空间内完成日本向“满洲”扩张的种种“合理性”构建。此后探究从日俄战后到清末期间,日本军政机构及其代表人物如何通过建立满铁,实现日本在“满洲”扩张权益以及确立日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