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史料记载以来,中东就是各大国角逐的舞台。20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是竞逐中东的主要势力。1946年,英国通过暗中支持黎巴嫩和叙利亚民族主义者驱逐法国,但胜利的喜悦很快就因新的竞争对手美国的到来而冲淡。面对谁拥有中东的石油,谁控制苏伊士运河,支持阿拉伯民族主义还是犹太复国主义等问题,美国都与英国观点不同。双方不再是盟友
英国埃及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约翰·罗默根据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研究和实地考察经历,基于曾被弃之一旁的证据,以及近二十年来的全新考古发现成果,撰写了一套三卷本古埃及史作品,重新构建了我们对世界上已知最早文明之一的理解。第二卷的主要内容始于修筑吉萨大金字塔的时期,涵盖了古王国的衰落、第一中间期的出现、中王
精选大英博物馆400余件东南亚文化艺术藏品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21世纪在多文化融合中前行的东南亚文明史稳定的季风与山海并存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东南亚的气候与物质条件。这里是南亚次大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中心,历史上中国、印度乃至阿拉伯文明随着东来西往的商人来到这里,与本地的一切交汇。16世纪,欧洲人抵达东南亚,将这里带入大航海时
本书是由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对从事关工委工作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采访集结而成。关工委组织是中国特色的制度性安排,是党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五老围绕学校立德树人要求,讲述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实践的点滴体会和事迹。本书旨在总结工作经验,做好传承。同时五老的故事和人生经历也将影响青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且广泛的政治文化大革命,不仅打破了欧洲的旧制度桎梏,更成为后世革命运动的母体。本书是法国大革命史权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毅的代表作,开风气之先、立学界范式,堪称国内政治文化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全书从精英的决裂意识和大众的危机意识两个维度切入,论述和剖析了重权轻法、民族再生
本书是作者探访、整理上海地区1949年以前各种记碑石刻过程中所积累的访碑文稿的一个选编本,通过自唐代至民国那些有名无名碑的深度挖掘和梳理,为了解上海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的发展又提供了难得的史料,也是对传统文化、江南文化又一个很好的诠释,对文史工作者来说又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近年来《山海经》阅读热不断上涨,《山海经》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太多的误解与无知,《这就是山海经》则带领我们真正深度走进这本上古天书,还原它的原始面貌。书中集齐豪华权威作者阵容,陈连山、叶舒宪、孙晓琴、张劲硕、李士琼五位名家用多年的深度研究,带你看懂《山海经》的人文、地理、神话、异兽、草木&hellip
本书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系列教材之一,以作者多年来在北京大学讲授的的秦汉考古研究课程为基础,经过构建体系、润色文字、整齐体例而成。全书分为都市、陵墓、器物与货币、秦汉文化的传播等几个部分,系统讲述了秦汉时代重要的考古发现、秦汉考古的理论与成果、考古学视野下对于秦汉历史的认识等,尤其注重以《仪礼》等传世文献与考古发掘材
本论集收集了袁靖博士撰写的22篇有关动物考古、生业考古和科技考古的代表性文章,这些文章绝大多数巳经公开发表。
2018年9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举办“生活与制度:中国社会史的新探索”国际研讨会。为了集中展示这次会议的学术成果,本书以会议论文为主共收文13篇。依据文章的内容及所论的历史时期大致分为四组:第一组侧重唐宋时期衣食住行物质文化生活的探讨;第二组主要从礼法制度实践与民间生活的角度开展研究,时段为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