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是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从不同的学科视域出发,探讨“遗产保护”“遗产指定”“遗产开发”等遗产研究热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构建“大交叉”“大融合”的文化遗产研究共识,所刊登研究成果内容涉及遗产理论、遗产政策、记忆遗产、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传统工艺技术与传统、遗产与现代
本书由温州市档案馆组织筛选、翻译、编写,是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项目——英文文献中的温州资料汇编(1876-1949年)结题成果,选取1876-1949年间《北华捷报》中有关“温州”(Wenchow)的主要新闻报道和评论,并按照编年顺序加以编辑和翻译。本书主要内容皆为1936-1949年《北华捷报》中与当时温州政治、经
本书内容包括:建置渊薮及政区沿革、灵山砟子、定瓷、风物与风情、旅游文化橱窗、灵山人物、驻镇企业选粹等。
本书收录并评点了曾国藩与友人、同僚、下属、亲故之间的去信与复信共135则。在这些信件中,作为一位审读长思的思想者,一位时事世道的观察者,一位身居高位的历史参与者,曾氏既谈及道德与道理,也谈及参政治军的实务,有谆谆教诲,也有坦诚的自剖,显现了一位复杂人物的内心世界。
本书作者从曾国藩传世的大量日记中挑选出三百来篇,分为“修身”、“悟道”、“读书”、“国事”、“家事”、“写字”、“品鉴”、“梦境”八个大类,每大类前以一篇总评开始,对所选日记逐一加以评点。
本书讲述了东汉献帝初平和兴平年间的历史。随着董卓的迁都,东汉分成了关东关西两个政治单元。关东军围绕冀州、兖州、徐州进行了一场场的混战,关西则在董卓被杀以后陷入猜忌和内耗之中,最终以汉献帝浴血东归而告一段落。其中袁绍在界桥之战中打败公孙瓒,稳固了冀州的基本盘,曹操崛起于兖州并两征徐州,孙策在张纮的建议下确立了正确的发展路
历史是人类知识、智慧的积累,是先辈留给后代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故言曰“读史明智”。“中国王朝内争实录”系统地研究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再现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复杂性、多面性。中国历史上较大规模的战争多达1000余次,其中,封建军阀之间的割据血战,构成了一幅幅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战争历史画卷。本书就是从历代
本书择选曾国藩在书信、家书、札记等各类文章中写下的箴言语录共269则,按照“修身”“为学”“齐家”“处世”“从政”“治军”六个篇章,涵盖了曾氏在个人修养、家庭和睦、进学理政、治军斗战等各方面的智慧要义,也可体现出曾氏本人对扭转当时堕落风气、恢复正礼大道的自我要求和期待,侧面显现出其延绵至今的个人魅力。
本书从存世千余封的曾氏家书中,精选出128封进行翻译和评点。纵向上,这一百多封家书贯穿曾氏的一生;横向上,评点的角度立体多样,涉及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等诸多方面。内容以评点为主,一并附上家书原文。每封家书都涉及一个话题,也都是一个了解曾氏的鲜活切口。家庭社会,职场官场,做人做事,曾氏毕生的智慧尽在其中。
为什么有些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能成事、能持续成事、能持续成大事?而多数人却一把好牌打的支离破碎?成事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把事做成?在非常难做事的晚清,曾国藩做实事,做很大的实事,持续做很多很大的实事,为师为将为相、立功立德立言,留下了无数成事智慧与方法论。《成事》以梁启超编选的《曾文正公嘉言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