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嗣禹(1905-1988),被国内研究学者称为中国文化与学术"走出去的先驱者,中国早期最有成就的留美学者之一。他为20世纪中国文化和学术走向世界,以及国际汉学的发展曾经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邓嗣禹太平天国研究,从不同角度评论英译《颜氏家训》的硕士论文,相继发表有9篇,博士论文正在撰写过程中,其他相关研
《水经注》顾名思义,就是给《水经》做的注。那么,什么是《水经》呢?《水经》是一部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分三卷,作者是谁已不可考。从内容来看,应该是新莽、东汉时人起草,以后又经多次修订,到魏、晋时才最后写成,讲到的河流有一百三十七条,这当然很有价值。但是,不足之处就是讲得太过简略,只说某条河源出何处,流经什么地方,
本书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系统阐释、论述了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发展史、学科本质属性、学科建设的服务面向、学科定位和区域国别学设置的价值、研究对象及其内涵、地缘关系中的国别与区域问题、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容结构、地缘治理与世界秩序、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区域国别研究所需材料及其获取路径选择问
“书品”与“书体”“书学”“书法”共同构成古代书法理论。“书品”理论包括了书法的“品”和“评”两部分内容,其中“品”是等级,“评”是析理该著主要围绕“书品”理论进行阐释,在借鉴文学理论研究基础上,划分了“书品”理论的功能论、书家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评论五个部分,并选取了南朝齐梁时期庾肩吾《书品》和清代杨景曾《二十四书
尽管不同种族、国家之间的割裂、冲突、战争一直在上演,但人类对创造一个和平美好世界的憧憬一直没有泯灭过。在这一过程中,古代东地中海共同体建构研究(公元前1361-前332年)无疑是人类探索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有确凿文献可考的较早的典型历史实例之一,非常值得中开展跨学科研究,回顾和总结其中所蕴含的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本成
关于“历组”卜辞的时代问题,至今论战双方发表的论著已近八十种,文章散见于各年各种期刊杂志中,还有专门著作发表。一百二十多年来的甲骨断代研究是一个发展整体,为了使读者了解一百多年来甲骨断代研究的发展历史,本书采用依时间顺序为主线的论述方式。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评“1899年至1956年的甲骨断代研究”,下编介评“197
自17世纪开始,奥斯曼即将崩溃的看法便已经出现,可这个兴起于14世纪的帝国却比同时代的大多数竞争对手都要长寿,当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都先后逝去,它仍然是一个横跨三大洲大国。与一般帝国的快速陨落不同,奥斯曼从衰落到灭亡的过程缓慢而持久,经历了长达三个世纪,它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走向终结。那么
日耳曼尼亚,顾名思义,正是日耳曼人生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德意志文化生根发芽,这里的人们曾经阻止了罗马帝国的扩张;曾经建立了由300多个各自为政的邦国组成的神圣罗马帝国;这里曾经是西欧民族意识最晚觉醒的地方,却又在统一后迅速崛起;这里曾经是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却也经受了战后的分裂之痛。作者重新描述了德国的过去
作为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流经9个国家,滋养沿岸的同时,也贯穿整个中欧地区的历史。作为欧洲最出名的皇室,哈布斯堡家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掌握着欧洲很大一部分地区,还拥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作者抓住了二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摒弃传统的历史写作模式,带领读者沿着多瑙河走过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领土。
随着社会史和城市史研究的兴起,近代华北区域史研究在城市史和乡村史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本书涵盖华北区域古代社会史研究、华北区域历史文献考辨、华北区域历史人物探析及青年专家论坛等多个篇章。各部分均甄选3至5篇来自专业领域内的权威专家所撰写的、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旨在以区域文化为切入点,对华北地区的古代历史进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