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丛书已出瓷器卷玺印卷青铜器卷书画卷,反响颇佳。杂项卷系该丛书之第五种。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除收藏瓷器、青铜器、甲骨、钱币较多之外,入藏的瓦当、漆器、珐琅器、玉器以及唐三彩等陶瓷器亦颇具特色。为此,该馆首次将馆藏杂项精品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经高清图像采集,编纂出版《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
本书是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的一种。发生于1900年的庚子事变,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从来是晚清史研究中的显学,相关著述可谓浩若烟海。然即便珠玉在前,庚子研究也并非题无剩义,其隐而未彰之处尚多,庚子西狩便是其中之一。本书整理收录了6种与西狩相关的史料,其中有亲历者纪实自述性质的《庚子西行记事》《长安宫词》《西巡大事
本书是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的一种。本书包括外务部清档中的《日军纷扰东三省各处总案》《战地商产损失赔偿案》《华商损害赔偿赈抚总案》三种。这些档案是外务部与东北地方官员、北洋大臣、山东巡抚、户部、商部、清政府驻日俄两国公使、日俄两国驻华公使、清政府驻海参崴商务委员等官员与部门之间的禀、函、文、片、照会等往来文书,内容基本上
本书原为沈之瑜先生为复旦大学文博培训班授课之讲义,后屡经修订,成为部综述甲骨学百年发展成就的专著。本书共13章,前述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史中间则对甲骨的整治、甲骨文字的特点、卜辞分析、甲骨文缀合与辨伪、卜辞断代以及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最后对主要的甲骨学研究人员作一介绍。本书征引了大量史料,汇集了几十年来
《春秋公羊传历谱》乃包慎言据殷历推排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朔闰表及二十四节气日,其对于考证经史颇有裨益。但现今所传《清经解续编》本,只记朔气干支及天正月气朔大小余,并无考证,疑非包氏原谱,且有误算之处。本书整理者以《清经解续编》本为底本,对原谱重新作了疏理,改正包氏误算之处,并辑录陈立《公羊义疏》所引包氏考证之文以为佐证。此
本书稿收录邬可晶先生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甲骨金文等领域研究的学术论文25篇,涉及古文字、出土文献研究、字词疏证等,作者长期活跃于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前沿,其论著严谨缜密,多有创见,在相关领域有较大影响,此次特以甲骨金文为范围将相关文章结集出版,便于相关研究人员和爱好者查检。本集所收諸文,基本上都於2023年底之前在各
《世界考古研究动态(第三辑)》旨在增进国内考古界与世界考古学界的信息交流,推动中国世界考古相关学科的建设,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中亚人类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合作编辑出版《世界考古研究动态》。本出版物英文名为CurrentTrendsinWorldArchaeology(CTWA)。暂定每年二辑。该出版物刊载世
本书是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的一种。条约研究会是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修约决策机构。1926年10月,顾维钧开始筹划成立条约研究会,邀请专门人才处理到期修约相关各项问题。1926年11月9日,该会举行成立大会。自1926年11月18日第一次常会,至1928年5月3日第48次常会,该会共存在了一年半的时间。该会由顾维钧主持,参
《石幡贞笔记四种》收录近代日本石幡贞四种著作,分别为《清国纪行桑蓬日乘》《朝鲜归好余录》《汉城遭难诗纪》《东岳文抄》。石幡贞曾供职于日本外务省,多次参于对清朝、朝鲜的外交活动,亲历了近代东亚诸多事件,这些都在其著作中有所记述,可补全正史缺载的历史细节,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同时,其本人具有较深的汉文化修养,著述大多以汉文
本书是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的一种。作者裘毓麐,字匡庐,浙江慈溪人,著有《清代轶闻》等。清末译学馆毕业,1913年留学美国加州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6年回国,曾为文著论欧美社会之崇势利而薄仁义,后思想转为保守,撰成《思辨广录》。游美期间,裘氏撰有《游美闻见录》,并撰写翻译介绍世界各国经济和发明等文章数十篇,均刊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