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历史类读物。作者杜茹慧对三国历史有深入研究。这本书从陈寿的《三国志》入手,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解读《三国志》中不易被人发现的细枝末节。作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详解陈寿语焉不详的表述,发掘历史的细节。竞对,即竞争对手,三国是未来三百年乱世的开始,各方势力登台,竞逐天下,不顾苍生之苦,但那个时代的群雄,也有仁人志士
本书探讨了藏族人类起源至新石器时代康巴文化的源流与结构,详细分析了吐蕃以前、吐蕃时期、吐蕃分裂后,以及宋元至清朝各时代康巴政治、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兴衰变化,从横纵多向度详细剖析了康巴传统文化源流、结构与特色,展示了旧石器时代乃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中原地区与康巴地区的互动,以及汉、藏同为中华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人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在小学、文学、史学等领域有无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自问世以来,注者纷纭,至三国韦昭而大成,嗣后研习《国语》者,莫不取径;韦昭之后,有建树者以清儒为最,著作叠出;民国迄今,诸先达继作不辍,成果丰富。 《国语校注》即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和新出材料的前提下,以汇校、集注等方式对《国语》及韦昭
《走进安徽》,由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组织编写,每年修订一次,是一本宣传安徽、推介安徽的品牌图书,2024版近日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省情篇、市县篇、人文篇和附录等版块,详细介绍了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地理、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情况。全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内容丰富,生动描墓了江淮大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以黄宾虹人生经历、治学历程与艺术生涯为线索,通过徽式教育对黄宾虹学术品格的塑造、黄氏家学对黄宾虹学术起点的提升、徽派朴学对黄宾虹学术思想的影响、徽州文物文献对黄宾虹治学的助力、新安画派对黄宾虹画学思想的启示、徽派篆刻对黄宾虹金石学研究的贡献、新安山水对黄宾虹美学精神的滋养、徽墨之都对黄宾虹书画创
这是一本林徽因的传记。在本书中,作者桑妮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林徽因的从容、气质、坚守与热爱,用“惊艳”“清绝”“修行”“才情”“蕙质”五个关键词,来表现林徽因一生中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特质,再现了一个诗意、从容、独立、淡然、优雅,却不缺少人间烟火气,真实又多面的林徽因形象。林徽因的美貌、才华以及爱情故事,都为世人所
陈士杰(1824—1893),字隽丞(又作俊臣),清桂阳直隶州(今桂阳县)泗洲寨人。历官江苏、山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浙江、山东巡抚,是湘军集团“中兴名臣”的重要成员。陈士杰早年与兄士元一道求学于长沙岳麓书院,以勤苦励学、品学兼优,深得院长丁善庆和湖南学使器赏。《陈侍郎奏议》为陈士杰任浙江、山东巡抚时的奏折,始于
本书是一部关于19世纪北美洲原住民乌鸦印第安人(也称克劳印第安人)的经典民族志。作者深入乌鸦印第安人社会,通过采访20世纪初的乌鸦印第安人族中长辈,记录、展示了乌鸦印第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仪式、宗教信仰、丰富的讲故事传统、日常生活、亲属关系和战争等。除此之外,本书还讲述了乌鸦印第安人社会中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可读性
本书是一本介绍唐朝历史的著作。书中用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介绍了从隋末大乱到大唐建国后200余年间,社会由大乱走向大治,达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过程。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作者用流畅而细腻的文笔对开元年间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文化特点做了充分的解读,总结了盛世产生的条件、特征等。全书内容一气呵成,语言风格如行云流水,带读者穿越回
本书集稻盛和夫心学之大成,感恩心、利他心、进取心、意念心、正道心、反省心、乐观心、强韧心,是稻盛和夫一生经历总结。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稻盛和夫认为,“心”是成功的前提。“心不唤则物不至”“一切始于心,终于心”。每个人都向往真善美,真善美一定是通过修心提高心性实现的。因此,他倡导人们时刻都要修心,这是获得幸福和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