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是目前整个中国文学史料学领域,包括古代文学史料、现代文学史料、当代文学史料、海外华文文学史料、文学理论史料、文学学科史料等方向在内,唯一的学术团体。当下学界对史料日趋重视,但暂时还没有以文学史料为办刊重点的刊物,本刊的出版将进一步发挥学会的影响力,添补学界在文学史料研究、考辩、钩沉等方面的刊物空白。
周企言(1868—1938),名葆贻,字企言,以字行。常州武进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经济学家、文化学者周有光之父。本次整理对象是周企言著述三种,包括《企言诗存》三卷、《企言随笔》一卷、《诗经全部分类集对》十三卷。周企言的文化思想具有新旧融合的过渡特征,他对旧时代的文化秩序抱有同情,对新文化采取温和辩证的接纳态度,这也影
《中国古代小说在东亚》由三卷组成,依次为《中国古代小说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在日本的传播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在越南的传播影响》。各卷体例统一,主要从古代东亚三国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文化在东亚三国的传播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在东亚三国的传播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在东亚三国的传播影响,以及古代东亚三国汉文小说的发展
该书主要研究中国成长小说的文类概念和当代作品,探索中国现代性、启蒙和成长小说的关系。理论部分从宏观的角度来梳理成长小说的基本框架和问题,力图从世界成长小说整体图景中,查看中国成长小说文类概念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并在比较的视域中,讨论它对西方原有成长小说概念所做的继承和改变。文本分析部分以中国成长小说的历史叙事、女性成长书
本书以《四库全书总目》的文人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人”进行语言结构分析,再进入传统文化的历史语境与《总目》的文本语境,考察它们所谓“文人”,指涉的究竟是语言结构中的哪一种涵义。“品骘文章”是《四库全书总目》自我宣称的职责之一。但“品骘文章”的同时,也是在“品骘文人”,因为文章的写作,始终由文人完成。当文人成为品骘行为
本书是一部都市生活观察随笔,同时也可以看作一本当代单口喜剧的发展简史。全书以四十多个具体生活场景为例,展开对都市日常生活的文化观察,同时介绍了国内外若干优秀的喜剧演员、喜剧创作技巧和单口喜剧发展史,重点分析了一些经典桥段是如何从演员生活经历中提炼发展而成为舞台艺术的。通过本书,不仅能获得对单口喜剧的基本了解,也能感受到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些年创作的200多首七绝,真实地反映了他从青年时代到如今的生活与工作经历,以及他对人生、自然的领悟,对友情、亲情、爱情的执着,对故乡、老友的思念,也能让读者从中了解他的真实思想、理念、感情和性情。诗词有着难以抵挡的魅力,这几十年来中国有很多有识之士并没有放弃对古人留下来的瑰宝——格律及其诗词的研究和增华
本书是聚焦“女性成长”方面内容的散文随笔集。作者通过日常的观察总结,书写在女性情感、教育、生活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传达给读者向上的力量。这本书告诉读者:生活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总之不是你想的那样。学会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好,也接受生活中的难。全书共分成五个章节,分别是时光沉淀、时光联结、时光力量、时光热爱、蜀女的品格。
本书以名家对话的形式呈现、记录作家马识途的文学创作经验,由此深入挖掘作家马识途在自身创作道路上的阅读体验与文学观念,以及对当下文坛、作家创作、时代变迁的切身感悟与深入探索。作品着眼于作家之间的文学互动,在交流与碰撞中梳理创作思路,思考文学本身,钩沉文坛往事,探寻文学发展之路,由此展示老作家独到敏锐的眼光,不仅对了解作家
随笔集。全书由百余篇短小精悍的随感组成。作者的视域相当宽广,既能仰观宇宙之大,又能细察生活的纹理。《乘兴行休》《蜗角之争》等篇目阐发作者对于历史典故的看法,并赋予其当下的反思意义;《人设》《凡尔赛》等篇目聚焦当下社会热词,表达作者清醒独立的思考,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乐书以消忧》《转身即见自然》等篇目倡导一种自然、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