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通俗读物》丛书共6卷,以中国历史上6个主要王朝为分期,以不具备历史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为对象,面向最广大的读者群体,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历史观念。基于这一定位,邀请学术水平精深同时致力于大众文化普及的各断代史领域之专家学者担任丛书各卷作者。丛书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和思想倾向,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坚定人民群
本书为《形象史学》第三十五辑,《形象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办,是CSSCI来源集刊。“形象史学”,是指把形与象作为主要材料,用以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本辑有器物研究、图像与形象、壁画研究、地理图像、考古札记等五个栏目,兼具图像与实物、文献与考古的研究文章。上至上周,下至明清,所跨时段较长。入选的文
本书对先秦至秦汉蜀地华夏化进程展开系统研究,揭示地处华夏西南边缘的蜀地、蜀人是如何伴随着中原王朝的占领、统治、改造以及华夏文化的渗透、吸纳,一步步告别“蛮夷身份”而获得华夏身份的历史进程。与之相对应,本书亦对华夏方面如何鄙夷、吸收、接纳、认可、认同蜀人的情况展开分析,探索中原地区华夏方和蜀地华夏边缘的复杂相互作用及其历
本书是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黄忠小学地点的发掘报告,该地点发现了灰坑、灰沟、墓葬、窑址等商周时期遗迹260多处,出土了大量陶器及少量石器、青铜器等。该地点遗存属于典型的十二桥文化,可分为二期:第一期为商代晚期,第二期为西周早期。该地点是金沙遗址中一处典型的一般居住址,位于祭祀区和宫殿区之间,该地点的发掘对探索金沙遗址的聚
本书是重庆三峡库区云阳马沱(马粪沱)墓地的考古发掘专题报告。云阳马沱墓地是峡江地区一处非常重要的墓群,延续时间长、随葬器物丰富,从东周时期延续至唐代,为研究峡江地区丧葬制度、文化变迁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东周至六朝时期墓葬数量最多,墓地区域划分较为明显,墓葬排列有序,随葬器类时代特征明显,对于研究峡江地区东周至六朝时期
此书为《儒藏》精华编选刊之一。 《左氏传说》《左氏传续说》是南宋理学家吕祖谦对《左传》进行评议、讲论的作品,原收于《儒藏》精华编第76册经部春秋类左传之属。吕祖谦字伯恭,婺州金华人,祖籍山东东莱,世称东莱先生。隆兴元年(1163)中进士及博学宏词科。历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等,终直秘阁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
本书基于历史剧中的常见错误,正本清源,依据历史记载介绍相关文化和制度知识,描述古人丰富的生活场景,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家国情怀。既有古代制度与古人生活,又有历史剧中的人物和事件的正史记忆,避免小观众、小读者被“戏说”误导久了,误解了历史,也误解了古人。
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多维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党在抗战时期如何统筹抗日救亡与根据地发展的双重任务,围绕军队弹药来源、游击队生活、社会救助等领域详细叙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领导抗日战争,加强自身建设,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深刻揭示了党的战略思想、组织建设与群众路线的实践逻辑。通过整合多元视角与多源史料,避免碎片化叙事局
日历中每月主题皆暗藏玄机,或撷取建筑楹联内容,或来源于石刻点晴之笔,或凝练乾隆帝御制诗之意境神韵,每一题都满浸岁月沉香与园林风雅。日历以时空交错的设计,将谐趣园比作一幅承载四季流转的画卷,十二个月被分为十二个诗意盎然的区域,从西南侧朱红色的宫门踏入园中,顺时针漫步一周,便可阅尽一年的春华秋实。
著名海军史学者马骏杰教授以海权视角,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和珍贵档案,深入剖析了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日本利用大海军走上侵略扩张之路的历史过程,呈现了中国海军长江抗战和沿海抗战的悲壮历史,深刻阐释了海权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基础,以及对新时代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