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研究》是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组织、龚延明教授主编的研究论文集,旨在建设一个以宋史为核心、涵盖宋代文史哲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承前启后的时代文史哲研究的学术平台,展现海内外最前沿宋学学术成果,有力地推动新宋学的长足发展。本辑内容主要围绕宋代文史哲等方面内容分专题展开,分宋学大讲堂、职官与选举、政治与人物、文献与文化
近现代中国的展示文化是艺术史学者王正华着力甚深的一大研究课题,本书即为其具体成果之展现。书中着眼于在清末民初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巨变中,出自传统的文物、艺术品或艺术实践,有着什么样的命运?如何被赋予民族文化遗产的新意义?又如何接轨世界,与中国作为一个立足于国际的现代民族国家相连结? 作者在立论上全然跳脱艺术品风格与形式的讨
景宁畲族自治县档案馆藏北洋档案为研究北洋时期地方政治、区域经济、基层社会秩序及整合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该档案几乎包括从国家制度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其所反应的历史时期,正处于从传统向近代转轨的节点,恰可贴切反映历史转轨:基层政权建设既源自国家体制转型,而国家制度在基层落实又势必呈现在地化的调适,民众社会生活的
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上其它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为中国古代思想之集大成者、宋代理学的主要代表朱子对于礼有着颇多的讨论。研究朱子的礼学思想有助于了解朱子在建构其理学体系的时候从古代礼文化当中吸收了哪些元素以及古代的礼文化经过宋代理学的洗礼有着哪些变化和发展。关于朱子礼学思想,较少学者能够将其
罗马从台伯河畔的城邦成长为广纳地中海的帝国,扩张之路险象环生,尤其是与北非迦太基的三次布匿战争。其中第二次布匿战争给罗马带来的威胁最为严峻,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出色的指挥给罗马留下了无法忘怀的战争记忆,所以此次战争又被称为汉尼拔战争。这场战争不仅对罗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标志着罗马史学的开端。罗马史学家李维以生动且持
胡厚宣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甲骨学家、历史学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有学者誉之为中国大陆甲骨文研究第一人,其学术成就举世公认,至今仍是相关研究无法绕开的重要人物。本书完整收录其专著、译著、学术论文、纪念文章、序跋,等等,全面反映胡厚宣先生一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也可见其人格风采。本书不仅是研究甲骨学、殷商史、上古史的著作,也
寻路初心:追溯上海红色谱系
为什么我们会获得某些事物?在这个看似天真的问题背后有不少答案,有些直截了当,有些则更有趣。养活自己可能是我们首先想到的答案,因为我们很容易看到,人类在寻找食物时消耗了很多能量。衣服和住所似乎也构成了我们的基本需求。然而,即使在伊甸园里,人们想要的也比他们需要的要多。这种简单的冲动创造了不断增加的富足(我们称之为进步),
石川啄木是最受人喜爱的日本短歌诗人,也是日本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他是月光族,发了工资就去喝酒、买书,以致常常要借钱度日。他在诗中抱怨自己不想上班,甚至会旷工去河边玩耍。他一夜能写出上百首诗,却感叹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他迫于生计,任凭庸碌的工作空耗生命与才华,直至贫病交加,英年早逝。 本书作者根据石川啄木
随着香港回归中国,大英帝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彻底化为历史的尘埃,但对这个帝国的起源、本质和影响的研究一直在持续。作者认为驱动帝国的关键因素是等级。英国殖民者试图根据本国等级制度的理想化形象塑造他们统治下的殖民地社会;英国人将鼎盛时期的帝国理解为一种等级制结构,而殖民地社会则是久已存在于英国本土的基于血统、头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