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述古、论治、杂疫、辨疑、诸方、运气6卷,以吴又可《温疫论》为基础,并有所发挥。该书内容丰富,治法用药详备,极大地丰富了疫病论治理论,对疫病研究有较大贡献,是研究学习疫病辨治的重要典籍。本书对《松峰说疫》中的条文进行注释、提要和精解,加入了重点方剂的临床运用医案,并附有按语解读。
《症因脉治》是明代医家秦景明原撰,后经其侄孙秦之桢重辑刊行,成书于1706年。全书共分5卷,卷首收医论6篇,论《医宗必读》《医贯》“症因差误治法不合”及《内经》《金匮》中风卒中、阴虚阳虚、水肿腹胀等症“各别治法不同”;卷一至卷四分述中风、咳嗽、肿胀、疟疾等40余种病症的症、因、脉、治,涵盖常见内科病症。
《内科摘要》是由明代著名医家薛已(字新甫,号立斋)撰写的第一部以“内科”命名的中医学医案专著,分为上、下两卷,共21篇,卷末各附一篇“各症方药”。书中收录杂病医案200余例,以脾肾亏损病证为主,兼及其他脏腑病证。内容论及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治疗时间、效果(包括死亡医案)及预后、误治等。体现了薛已熟练运用脏腑辨证以及
《证治百问》,原名《青瑶疑问》,4卷,明末清初医家刘默所撰,成书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书中以问答形式发明经旨,剖析疑义,对中风、中寒、中暑、咳嗽、水肿、泄泻等62种临床常见内科病证从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诸方面进行探讨,论证变通经义,治法不执古方,内容较切合临床实际。
本书共8卷,阐述阴阳水火气血、男女异同、脏腑病机、脉证生死、用药宜忌与70余种血证的辨治。理遵《内经》《难经》,法崇仲景,间参东渐之西学,创新血证理论,丰富血证临床,实补唐以下医书所不逮。本次整理选取底本版本精良,对书中条文进行注释、提要和精解,并加入临床医案,附有按语解读。
《时病论》共8卷,本书对《时病论》予以解析,每卷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黄帝内经》论四时病的“大意”,采用原文、注释、提要、精解的体例形式编写;第二部分“拟用诸法”,采用《时病论》创制的“以法代方”“以法统方”,拟用诸方皆以法名之,设有医案举隅栏目,列举古代或现代临床医案,每案后附按语,旨在突出医家独到的辨治特点及指导
《证治汇补》,内科著作,凡8卷,清代李用粹编撰,刊于1687年。是书汇集清以前内科杂病及五官科疾病的证治经验,又补入李用粹本人的临床心得体会和见解。全书分为提纲、内因、外体、上窍、胸膈、腹胁、腰膝及下窍8门,论及中风、气症、发热、痿躄、泄泻等80余种疾病的证治,内容比较丰富。
本书共两篇28章,从疼痛的机制出发,阐述了疼痛管理技术,如神经阻滞、药物(镇痛药)、神经生理学无创操作技术和电刺激技术,描述了各种疼痛状况的管理,如头痛、背痛、四肢痛、疱疹后疼痛及复杂的区域疼痛综合征,涵盖了疼痛的原因和部位、疼痛缓解管理等一系列主题,并提供了临床医生通过指导患者自我评估和自我管理治疗的独到见解。
本书共六篇27章,主要从女性尿失禁的诊断与病因、保守疗法、急迫性尿失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尿失禁的其他因素和原因,以及特殊人群的尿失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书致力于糖尿病足保肢,即保留患者肢体与挽救生命。开篇主要概述了糖尿病足的评估、分类和处理原则,之后分别介绍了糖尿病足的四种常见表现,即神经性足、夏科足、缺血性足和感染性足,解释了每种类型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并附有诊治流程,阐述了这四种并发症的保肢流程和干预方法,其中包含大量临床照片及相应的治疗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