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贵州中药民族药现代化三十年创新之路的知识为基础,以52味贵州特色品种为对象编纂而成。本书从52昧药材形态与分布、化学成分、鉴别、临床应用、药理毒理、成分控制、成方制剂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地归纳、整理,力争通过整理,尤其强调民族药功效与中药功效、临床应用的异同,为贵州民族药质量提升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探究功效异同的内在
《四诊抉微》为中医诊断学专著,清代医家林之翰代表作。书中1-3卷,主论望、闻、问诊。详细论述了颜面、口、鼻、耳、目、齿、舌等部位的各种形色变化,以声音审查疾病的阴阳清浊新久、寒热虚实的方法,通过诊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来了解疾病变化,并详析张景岳“十问”,论三诊详确精要。4-7卷,主论二十九道脉,体、象、主病并参以先哲精
本书作者基于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对中药炮制行业的准确认知,结合中药饮片炮制一线工作的深入体会,不仅将目前中药炮制的整体情况、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解读,而且重点对常用的七大炮制方法、154种典型中药的炮制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将中药炮制理论和方法从书本上的炮制规范落实到实际操作中,从而确保炮制成
《血证论》为清代医家唐宗海著,成书于1884年。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进士及第,缘于其父体弱多病而立志习医。其父患吐血、下血证,照各书施治无效,遂着意探索血证诊治。曾遍览方书,深得《内经》、仲景书之旨,在此基础上,研讨组合方药,“用治血证,十愈八九”,著成“理足方效”的《血证论》,弥补了此前血证理论和临床整治的空
本书共二十一章,以儿科各类常见疾病为纲,从概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等方面展开阐述,尤其突出了治疗中用药常规,对临床治疗更具指导性。全书贯穿了儿科各类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展现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规范程序,有利于规范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疗行为,使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有章可循。
本书共8卷,每卷1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8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论述,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疾患。
本书共10卷。卷一是医论及图说,医论共14篇,以介绍医学渊源、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位及脏腑、生理等。卷二为脉诀、脉法及色诊。卷三、卷四为本草徵要,以《本草纲目》为主,精选常用药物400余种,按草、木、金、石等分为11大类,概括其主治功效等。卷五至卷十论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33种病证的病机及治疗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执业药师与健康中国战略、药品管理立法与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研制和生产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特殊管理规定的药品管理等。
本书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审定的高职食品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要求,参考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水平评价考试大纲和“健康管理师三级)”大纲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融入营学科的进展与“职教20条”中“1+X证书”行业发展的需要编写。全书共五个模块,分别为:模块一营养学基础,模块二食物的营养价值,模块三
本书分为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四个部分,理论研究部分主要涉及老龄健康学、主动健康观等前沿理论议题;文献研究则既涵盖立足国际视野的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研究趋势分析,也包括从不同角度开展的老龄健康相关综述性研究;实证研究内容包括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以及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开展的老龄健康相关研究;政策研究领域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