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篇“李顿调查团来华调查期间中方申诉研究”,通过分析中国向调查团的申诉内容,指出报告书在事实陈述上接受中方立场,认定九一八事变是日本的侵略行动,且不认可伪满洲国,同时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认同感,抗日救亡遂成为时代的主流。中篇“国联调查团与中国抵制日货问题研究(1931-1933)”,通过探究中日双方围绕
清史馆由民国政府设立,属官方修史机构。该馆累计聘任总纂、纂修、协修、提调等一百余人,所聘主要是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已有声名的科举文人。本书既是对清史馆这一机构的研究,也是对清史馆文人群体的研究,同时也利用清史馆未刊稿本对《清史稿》编纂过程进行了考辨。本书首次提出“民国时期的光宣文人”这一分析框架,考察了清史馆同人在史观、
《清代西南区域史研究》是一部专题探讨清代四川(包含今重庆全部,以及贵州、云南的个别地区)和清前期西藏历史的著作。其中,第一章对“江口沉银”的史实求证历程做了系统梳理,探讨了张献忠及大西政权的有关问题;第二、三章,分别从几个侧面对清朝的移民政策和效果进行了探讨,并对四川作为移民大省和农业大省形成史作了探讨;第四章从康区的
北京大学阎步克教授在书中围绕《周礼》六冕制度及其对历代冕制的影响,探讨了服饰礼制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他指出,六冕并非真实的周朝礼制,而是《周礼》的建构,具有“君臣通用”的特点;后代各王朝在宗经、复古思潮推动下,重新采用古冕,同时从尊君、实用出发,立足现行品位结构而调整古冕等级,理性化与世俗化倾向最终导致了“服周之冕”的低
本书以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为研究对象,对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的历史沿革与变迁、遗产构成及现状、考古发掘与价值,以及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资源等进行梳理和论述。在总结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成功“申遗”十年来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提炼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价值、原则、策略和路径,在弘扬和传承大
《中国史纲》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简明读本,原为张荫麟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作者对史料进行了严格的甄选,并融入了自己的历史观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历代社会的变迁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从殷商到东汉的历史画卷。因书中没有繁琐的引证和考据,非常利于学生阅读,因而被著名古文字学家
1974年,梁实秋与韩菁清在台湾相遇,随后相濡以沫十三载。本书精挑细选了80余篇能直触俩人内心情感的书信,向读者展示爱的温馨,爱的纯真,爱的甜蜜,爱的启示。虽逾古稀仍坦然奔赴爱情的大文豪,其书信字里行间透着真挚热烈。这种无视年龄、饱含热情的爱情观,不畏闲言碎语敢于遵循内心的赤诚,在这一封封书信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纪念白求恩逝世85周年暨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85周年,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编辑出版《白求恩精神研究文集》。该论文集通过对纪念白求恩、弘扬白求恩精神的思想成果进行总结研究,深入宣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并从研究成果中吸取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的营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
《蔡东藩中国通史(插图版)》套书共10册,是一部以中华经典人物、事件为核心写就的通史教育历史读物。全套书根据故事场景绘制了近千张精美的国风插画,为读者创造出轻松活泼的阅读氛围,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让青少年读者在趣味阅读中了解历史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打下学科基础。 南北朝篇通过80余个故事,近百幅插图生动
《蔡东藩中国通史(插图版)》套书共10册,是一部以中华经典人物、事件为核心写就的通史教育历史读物。全套书根据故事场景绘制了近千张精美的国风插画,为读者创造出轻松活泼的阅读氛围,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让青少年读者在趣味阅读中了解历史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打下学科基础。 后汉篇通过80余个故事,近百幅插图生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