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精选集》精选了贺敬之发表的诗歌、唱词30篇和文论、散文22篇。在诗歌方面,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诗和新古体诗,以及延安时期以来影响深远的唱词。例如,有人们耳熟能详的诗歌《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梳妆台》《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等,还有唱遍大江南北的《南泥湾》《翻身道情》等歌词。在文论方面,主要选取阐释党的
一对被抛弃的铁环兄弟,一场不知道终点的流浪。途中,它们遇见了捡破烂儿的老头儿、迷路的小女孩、将要离世的黑猫和卖艺的长眉爷爷……从夏天走到冬天,与不同的人相遇、分离。伊娃娜笔下的铁环时而是孩童瞳孔的圆环,时而是穿过云朵的圆环,时而在北斗七星上穿梭,时而是陪女孩跳跃的玩伴,时而是母女裙摆上的花边
无色谷,一个想象中的地方,在那里,一切都是无色透明的。直到颜色们一个个落在它们身上,山谷变得明亮起来。全书语言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搭配浪漫、广阔、奇幻的画面风格,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遥远的诗意。故事中也引入了色彩教育,颜色们叽叽喳喳做抉择的时候反映了各自的性格。颜色们落向山谷的过程是在介绍对比色,画面在视觉上产生了或对比、
凌霄巷里开满了凌霄花。巷子里有花香,也不乏家常琐事。一天,张家大毛二毛偷了猪肉,刘宝力对他们大声呵斥,张家大丫带着三丫赶紧回家报信儿。二毛看到大毛被刘宝力揪住,情急之下咬住了他的手腕,三人僵持不下。粉萍抱着小狗翘翘不知所措,米婆和老裁缝在旁边劝说……小小的巷子里难免有各种摩擦,当张家和刘家积
祝榆生从小衣食无忧,但当鬼子侵略中国时,他立即抛下安稳生活,去找能打鬼子的部队,在延安加入了八路军。八路军的武器数量少、型号旧、威力小,在战场上很吃亏,祝榆生琢磨自己动手改装武器。经过摸索,他不仅能让报废的武器重生,还使迫击炮成功变身成平射炮,被战友们称为军中鲁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祝榆生接到重要任务,要制造出能和国外
小时候,竺可桢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仰望天空。他好奇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云会在天上跑。妈妈回答不了他的问题,就叫他多读书,长大揭开天的奥秘。竺可桢出生在清朝末年,从小目睹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于是立志科学救国。他在床头上贴醒来即起,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背书。他通过严格的筛选,取得公费到美国读书的资格,
五十多年前,中国玉米亩产量仅一二百公斤,国外玉米亩产量却高达一千多公斤。李登海立志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他白天干农活儿,晚上挑灯夜读,一年学完别人几年才能完成的课程。一亩地、一头牛、九个人,他带领团队去海南建试验田。没有房子搭草棚,没有梯田填土方。白天忍受高温,站十多个小时为玉米授粉;晚上套着麻袋巡逻
本书收录了第三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绛紫色的无花果》《鹦鹉寨的孩子》《翠鸟有个家》《黑锅底,红锅底》《酿酒的阿真》共5篇。作品既有男孩杨树苦于他人对患有唐氏综合征妹妹的异样目光,在家人和同学的帮助下,最终克服内心障碍,接纳妹妹的成长故事;也有讲述布朗族男孩岩帕新为寻找离家的母亲,想要偷卖邻居家的鹦鹉
飞鸢埠整个村子,世代以制作风筝为生,风筝大师遗孀杨婆婆,因丈夫意外离世,伤心不已,恨上了风筝。邻家少女杨青青,自小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河岸边放风筝的杨青青,偶遇了杨婆婆,两人因此相识相知。因为风筝,从相互不了解、不喜欢对方,到打开心结开始制作风筝,从设计、烤弯、绑扎、裱糊到彩绘……一老一小
一只小蝉为了救下一头顽固的老牛,无奈之下,咬了它的鼻子。牛愤怒了,它一路追赶蝉,竟得以逃离火海。老牛意识到蝉是好心的,彼此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但是,蝉的寿命比牛短,临死前,它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老牛。四季轮回,老牛不离不弃,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也要守护蝉卵。直到最后,蝉的孩子们爬上了树,老牛才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