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阐述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历史、自然环境、政治发展、经济社会、外交、双边合作等内容,可以了解作为中国传统合作伙伴和睦邻友好邻居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多山、多湖(河流),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以及政治经济情况等,对中国-中亚-西亚廊道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本书收录了《在“出版人生——巢峰同志追思会”上的发言》《纪念巢峰:辞书事业不走下坡路,要走上坡路》《一代出版家巢峰选行了》《巢峰的出版品格》《巢峰同志的理论勇气与社会责任》《巢峰:思想解放运动的勇者》《巢峰与他的出版主张》《“辞海精神”长存——我参与〈辞海〉编纂工作的体会与感悟》等文章。
《史地》传承了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的著名学术刊物《史地学报》的文脉,2017年创刊,已出版5辑,2019年第3辑起放到我社出版。《史地》的定位是跨学科、跨时代、跨区域的史地综合研究,侧重理论思考与实证相结合的“大文章”。所设栏目包括史学前言,理论争鸣,历史、人文地理,跨境民族国家关系,海洋史,跨文
2020年12月7日,为了纪念太平洋战争爆发79周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召开了名为上海所见的亚洲太平洋战争的学术工作坊。本书即为当时与会论文的汇编,内容以远东最大的都市上海为基点,考察涉及了战时生活、细菌战、日伪清乡、战犯审判等诸领域,可谓卓有特色,亦代表了目前国内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学术取向和较高水平。
本书从政治人类学视角出发,采用民族志的叙事方法,聚焦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一带的独龙族进行研究。借用社会学理论中的稀缺与结构概念,对解决稀缺的能力与社会结构变迁程度和速度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分析独龙族自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原因、动力及结果,丰富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个案
本书辑录了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明弘治十四年《蓬莱阁诗集》和明万历十九年、万历三十一年《蓬莱阁集》三部孤本古籍,整合《登州府志》《蓬莱县志》及其他文献,共收录从秦到明关于蓬莱阁的散文、诗赋、碑铭等1000余篇。诗文以明代为重,内容以蓬莱阁、海市为主,或描写蓬莱阁风光之美,或抒发游观感慨之情,词句优美,意蕴深长,向世人展示了蓬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品读史书的心得体会。全书共包括约50篇文章,文章篇名如宽恤、容止、如一、中的、反覆、感悦、惑溺、谦退、有行等,多从史书中提炼而来。本书内容以品读二十四史为主,又兼顾对其他史书如《左传》《汉纪》《后汉纪》的品评等。内容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文笔凝练晓畅,语言深入浅出,主题明确深入。作者围绕忠孝节义等内容,在
为方便读者概览潍坊的历史,《潍坊通史》编委会决定在已撰成的先秦至秦汉、魏晋至宋元、明清、民国及附卷的基础上编纂一部简明版本的通史,此即《简明潍坊通史》。《简明潍坊通史》对《潍坊通史》的章节目进行了调整,内容删繁就简,全书共分先秦秦汉时期、魏晋至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及附录五部分,概述了潍坊从后李文化至1948年长
《重返:三国现场》以历史、文物、遗迹为线索,通过对收藏于各大文博机构中的汉末、三国时期的文物的梳理和对全国三国文化遗迹的调研,借助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二重证据法,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有趣的三国时代。历史现身说法,大过一切讲述。书中涉及古城址、古墓葬、古战场、庙宇、壁画、书法、碑刻、瓷器、漆器、钱币、兵
本书是一部讨论手工艺在美国国家建立及发展至今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历史著作,全书正文共九章。 根据传统观点,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是工业和技术,而手工工匠和手工制品则被边缘化。作为长期研究手工艺的历史学家,格伦·亚当森(GlennAdamson)在本书中颠覆了这种传统叙述,他认为在美国发展的各个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