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钜夫集》,是元程钜夫所著。共三十卷,包含诗词序跋、制诏册文等。另附有《程钜夫年谱》《程钜夫传》以及与程钜夫相关的史料记载。因程钜夫长期受元世祖宠遇,为四朝显要,宏才博学,参与枢密,文集中多记载当时朝野重大事件,为研究元朝历史与士大夫活动的重要史料。本书原名《雪楼集》,为程钜夫门人揭傒斯校正,本次整理以陶氏涉园刊本为
《黄鹤楼集》,共三卷,前两卷由明代孙承荣纂辑,第三卷为明代任家相补辑,三卷集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言绝、七言绝、杂体、赋、记等。博收自南朝宋迄明万历间文人所作有关黄鹤楼之诗文,包括鲍照、李白、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苏轼、丁鹤年、张居正等,共四百余篇。20世纪90年代,由武
《岁月鸿痕》是一部以王振乾将军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主线的传记文学作品。以真为矩,以史为镜,以时为径,以事为梭,以纤细素描之工笔,满怀对革命先辈尊崇、敬仰之心情,向当代及后辈们描述了王振乾将军的成长历程和多彩人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由心向革命的热血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培育下,在隐蔽战线的残酷斗争中,在人民军队的大熔
本书介绍了蒙古族文学的大体情况,分板块对蒙古族文学进行分类介绍,对蒙古族的知名作家和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从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对蒙古族口述传统文学、民歌、史诗、历史文学、诗歌、汉文创作、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影视等文学等作了介绍。书中着重介绍了蒙古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下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交流交融,并重点介
昆山地方诗歌总集影印。本书收明周复俊辑《玉峰诗纂》六卷和清张潜之、潘道根辑《国朝昆山诗存》三十二卷两种昆山地方的诗歌总集。《玉峰诗纂》辑录西晋至明代昆山诗人所作,以朝代为次,始于西晋的陆机、陆云。各附小传。凡收一百二十多人,诗七百多首。《国朝昆山诗存》三十二卷收清代顾炎武、归庄、徐乾学等四百六十多位昆山诗人诗作。作者下
本书为两种南京地方诗总集的合编影印。《国朝金陵诗征》四十八卷,收录清朝顺治至道光年间,金陵七邑(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高淳)人士2100余人及寓居金陵170余人的诗。所收人物,不论身份,以诗为据,范围广泛。本书以人系诗,人物排列大致以时间为序,人物下列小传及其为人、轶事,以及他人诗评。材料丰富,可为文学研
南京地方诗歌总集影印。共四十四卷,清朱绪曾编纂。金陵指南京,清为江宁府所在,领七县: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高淳。金陵自六朝建都以来,文化南迁,诗学日益昌盛。自晋至明,代有名家,如南朝之颜延之、陶弘景,唐之王昌龄、刘眘虚、刘三复,宋之张孝祥、吴潜,明之顾璘、顾起元、黄周星、顾梦游、邢昉、龚贤、纪映锺等是其佼
古籍影印。本书一百二十三卷,收录古今江苏通州(即南通)之诗。其编采无一定体例,以“汇存”为主。分三部分:(一)《列朝诗选》二卷。集录宋元明三代通州作者诗,始于宋之吴及,终于明之孙模。(二)《诗钞汇存卷首》八卷。收录清初通州作者别集八种。每卷一人。(三)《汇存目录》五十二卷。前四十九卷一人一卷,除卷四十“闺秀”作者袁九嫕
无锡本地古代文人诗集选编影印本。全书58卷,效仿元好问《中州集》、朱彝尊《明诗综》、沈德潜《清诗别裁集》编纂体例,选诗人1149人,各卷依时代编次,同朝代以科第先后为序,无科名则按行年排列。作者又广泛参考各文集、方志、史乘等材料,为入选诗人立传,众多无锡作者的生平与诗作赖以留存,完善了诗文总集的编纂体例,有“知人论世”
古籍影印。本书为地方诗文总集,共一百零四卷,其中包括诗八十六卷,词二卷,文十六卷。本书搜集历代生于太湖七十二峰间的诸文士之作,录为一编。作者广采七十二峰,征引颇为赅洽,其大旨在因诗以存人,不拘一隅;体例则仿《中州集》之例,编次上不以时代为先后,而以氏族作类叙,人各系一小传。作者数年间扁舟蓑笠、裹粮移棹于七十二峰,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