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以模块化的形式介绍了中国主流传统思想、传统礼仪、古代文学、书法和绘画、戏曲、体育、传统节日、中医药、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古代建筑等内容,帮助当代青年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内涵的理解,领悟中国文化和智慧,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达到潜移默化、
《好玩的地理学》是一本尝试讨论“地理原理”的科普读物。作者打破了传统地理教材的常规叙述方法,从具体的问题入手,着重讨论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核心思想、研究方法、思维过程、重要规律以及地理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方便读者从庞杂的地理现象中抓住重点、把握本质,全面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及核心素养。通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学到地理学的主
本书所收书信主要包括:王国维致王潜明信98封,梁启超、胡适、沈兼士、马衡、马裕藻、蒋汝藻、张尔田、黄节、吴昌绶、陈邦怀、蒋祖诒、劳乃宣、恽毓珂、王秉恩、应奎、唐兰、顾颉刚、高梦旦、王允、商承祚、杨钟义、明义士、容庚、沈曾植、朱汝珍、内藤湖南、神田喜一郎、狩野直喜、藤田丰八等64人致王国维的信超过300封。这些书信,反映
本书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课题组发布的第9本分析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度保护状况的报告,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科研人员、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学者、遗产地专业人士共同编写。 2022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党的二十大的总体布局下以及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的科学指引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各个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被误解的林徽因及其时代
《碧山15》,“食物续”卷,卷一“特殊时期的食物”是特地为呼应和记录2020年这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而设定的。其中的文章,既有历史学博士对中国历史时期饥荒现象的考述,又有疫情最严峻时期不同地方的日常食物感知记录。“食之道”卷,从不同角度论证和劝说“弃肉食素”。“食之美”卷,以艺术的手法表现食物以及进食这些最普通平常之物的内
《碧山14》“食物”专辑,结集了20篇从种到吃的文章用以呈现食物的魅力。每篇文章都充满着感情:是对食物的感情,更是对地方的感情;是对变化的体验,更是对不变的盼念。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对《碧山》和碧山乡建长期关注而养成的读者群体,热爱生活、热爱食物,关注环境和后疫情时代社会问题的知识群体,以及乡村建设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和对乡村
本书内容主要从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经济贸易、文化传播、沿线枢纽、海上丝路、丝路传奇、丝路复兴等几个宏观角度切入,每个部分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微观层面展开阐释。突出历史重点,完整梳理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历史,同时综合中西方的历史视角进行联和叙事,关注中西交往、各国史实史料记载、文化交流互鉴所产生的影响等。另外还会重点关注对“丝
在以创造精神书写历史、改变中国的征程上,巾帼步履从未停歇。回首过往,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女性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用双手创造出彩人生。本书挑选以创造为动力,为中国梦贡献巾帼力量的22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女性学者,展现其学术风采,树立新时代女大学生的榜样。书中将以生动的故事描绘交大女学者爱国荣
金雅妹(1864-1934),宁波鄞县人,第一位在美国医学院留学并取得学位的中国女子,也是中国最早的女西医。她不仅是杰出的医生、教育家,而且还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活动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中国妇女史、医学史、教育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本书作者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