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一位爱国者、哲学式玩要、神奇岁月、挑剔的大众、真正的炼金术哲学家、少数蒙选者之一、神圣之书、都市之中、万有之主、马人与其他动物。
本书作者从罗马的起源以及建城传说开始,一路写到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和凯撒在三月十五日遇刺,为我们呈现了罗马共和国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其中,他审视了共和国独一无二的政治结构,描述了它的文学和物质来源,刻画了罗马共和国的文化和社会。他还思考了罗马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以此来解释共和国跌宕起伏的兴衰史。最后,作者还反思了罗马共和
本书内容包括:“中”世纪?、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伟大的理念:基督教的救赎、王权、领主权和政府、交换、环境和资源、“他者”的“中世纪”、日常生活中的“中世纪”。
本书内容包括:两次大战的间隙、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西线战事:1940年、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入侵苏联、日本扩大侵华战争、转折点:1942年秋至1944年春、各国后方以及技术、医疗领域的发展、盟军获胜,1944-1945。
本书概述了神圣罗马帝国迷人的千年历史。帝国建立于800年,以查理曼大帝的法兰克王国为基础,1500年左右,“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这一称呼正式出现。帝国的进程和历史始终受到欧洲重大发展的影响,从宗教改革到三十年战争,再到法国大革命,直到1806年拿破仑摧毁帝国。一千多年的共同历史感和帝国建立的法律传统塑造了欧洲德语
本书根据史诗、古典文学和近代考古成果调查了两个主要问题:特洛伊战争确实发生过吗?如果发生过,它发生在哪里?书中最终证明,特洛伊附近的一场或多场战争可能确实在青铜时代晚期以某种形式发生过,从而形成了故事的核心,流传至今。
本书内容包括:多面手、文学史研究者、神话研究者、批评家、论战者、符号研究者、结构主义者、享乐主义者、作家、文人、巴特身后的巴特。
本书中对传记这一体裁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介绍了传记写作的起源和发展。为什么某些人和历史事件会引起如此大的兴趣?如何将传记与历史和小说作品进行比较?传记需要忠实于真相吗?是否可以省略或隐藏一些东西?传记作者是否需要亲自了解这个主题?传记作者一定具有主观性吗?本书考察了不同类型传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探究了影响传记作者的因素,
本书内容包括:古巴比伦尼亚时期(约公元前1880一公元前1595)、《汉谟拉比法令》视角下巴比伦尼亚社会状况一览、古巴比伦尼亚城市、加喜特王朝(约公元前1570-公元前1155)、文字、书吏以及文学、漫长的幕间休息(公元前12世纪一公元前7世纪)等。
本书以范仲淹的生平为线索,宋仁宗、李后、吕夷简、韩琦等关键人物逐个登场,作者着重研究了范仲淹与同时代人的关系,详细叙述范仲淹的仕宦经历、德业文章、边塞武功、公谊私交,既勾画了范仲淹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风骨,同时又映照出他所处时代的历史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