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中西学术传承史研究、雷海宗史学研究、学人追忆、治史心得、名著译选五个部分,收录王敦书先生史学论著20多篇。中西学术传承史研究围绕世界史学科建设主题展开,并收录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古史学家德?圣?克鲁瓦的访谈。雷海宗史学研究包括对其学术贡献的思考和主要著作的介绍。学人追忆部分缅怀了雷海宗、林志纯、吴廷缪等前辈学者。治史
本书是基于广州日报《粤韵周刊》12期新闻素材编写而成,围绕广州城市发展各个阶段与标志性事件,纵贯五千年文明史、特别是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抒写“中华源流、南方大港、融通中西”的广州气度,深入城市演进肌理细节,讲述具有鲜明广州特色的故事。
本书收录了诗人西川近年来30篇演讲访谈录,如《我的诗歌革命》《诗歌和诗人的“沸点”》《我不想浪费这个时代》《从国际文学现场回看中国诗歌》《我把保守的一面都留在了画里》《了解古代是为了充分做一个当代人》等,汇集了西川在诗歌写作、诗歌与书画、诗歌与文明、诗歌与时代、诗歌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思考,较大程度展现了作者一贯强调
本书五十二种九十卷,题陈湖逸士编,据清道光间木活字本影印。是书所收,均有关明末清初历史之野史笔记,其中多为有清一代之禁书,如其中所收李清、戴名世等人著作,在清代均属遭严厉禁毁之书,流传甚尠。在这些禁毁书中,有不少现存最早的版本是《荆驼逸史》本,如其中的《东塘日札》(即后来流传的《嘉定屠城纪略》),更有些书只有《荆驼逸史
本书是扬之水先生基于印度文化之旅的考察研究和记述之作,较好地介绍了早期佛教的历史遗存桑奇三塔的形成、地位、意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佛塔遗迹大致风貌、艺术特色及其背后的佛经传奇故事和文化内涵。
本书共10册,收录了日本金泽文库旧藏抄本《春秋经传集解》,此帙现藏日本宫内厅,卷轴装,为足本30卷。此帙以唐代抄本为祖本,对校宋刊本附记异文而未删减原文,是学者研究《春秋》的重要版本依据。此帙之前未曾影印出版,编者在整理影印时对原卷子的图片进行了切割整理,并且调整了其中顺序错接的页面四处,增加了官方漏拍的纸背内容四处,
本书是一本介绍岭南名胜古迹的通俗读物。全书分六个部分,共介绍了241处名胜古迹和传统村落,前有综述,介绍了广东省不可移动文物和中国传统村落等的数量和现状,着重阐述广东的古人类文化和二千多年南海丝绸之路,以及广东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吸收中原和海外的优秀文化,成为中西文化交融之地;后文将21个地市划分为珠江三角洲和粤东、粤西
本书内容包括:黄建华他认准了的路是非走不可的;卢岚梁宗岱博古通今,作风坦坦荡荡;刘志侠梁宗岱的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程依荣梁宗岱什么都争第一;赖棋良梁宗岱是有真才实学的学者;陈学吟我对梁宗岱的点滴回忆;麦梅娟梁宗岱是一个快乐老人等。
本书为职业院校传承中华文明礼仪示范系列教材,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依据党和国家文化传承教育的相关指导意见,结合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编写而成。本教材立足学生文明修养的养成,从职业素质培养的契合点出发,选择与现代精神相容的、能激发中职生兴趣的、能提升学生美德和职业素养的礼仪故事、礼训名言等,让学生们在享受“与经典为
本书按文物遗址划分,从编号整理、信息校对、考古学展望三个方面,对高昌、鄯善、托克逊等地的考古发掘编号进行整理研究,并对吐鲁番博物馆库存文物编号的错讹记录进行了纠正与补充。本书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在梳理编号的过程中,初步构建出吐鲁番盆地的考古发掘史,明晰其发展阶段与特点,对于促进敦煌吐鲁番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