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心理学小书。古鲁是一只长着红耳朵、红鼻子、红嘴巴的熊,内心充满冲突和自我质疑的她在迷茫时偶然来到了月球旅馆。这是一个心灵穿梭的空间,在这里,成年的古鲁回到过去,以未来的视角与小古鲁进行对话,用通俗的心理学知识解决了小古鲁的困惑,帮助她穿越了生命里的七道难关(死亡与父母的关系、外貌的困扰、与他人的关系、
本书收入了2023年9月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山东孔子学会联合主办的“文明互鉴视阈下的儒家思想与齐鲁文化学术会议”的参会论文,总字数约39万。来自中国、希腊、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伊朗等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紧扣会议主题,以文明互鉴为视阈,对儒家思想与
本书试图探究概念的本质,围绕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争论,集中关注概念的发生学与表征问题。前者立足于先天与后天的交互作用,探讨新概念发展的机制;后者回答概念如何表征对象,即意向性内容与认知内容,两个问题集中体现于概念笛卡尔主义者福多的理论。在对福多理论的批判性考察中,本书尝试提出概念经验主义的纲领,建议概念应该是基于知觉运
《郭氏传家易说》是郭雍的易学代表作,成书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因其说一本于其父郭忠孝,故以“传家”为名。《四库全书提要》云:“雍是书虽云本其父说,而实多出于自得。”郭雍从其父学,推崇二程而又自成一家。该书秉承义理解《易》之风,在释《易》中强调“以经解经”,用儒家诸经典和《周易》相互引证、互为发明,提出“《易》
通权达变
本书共6篇,介绍孔子的政治、伦理、道德及教育思想。第1篇述孔子及弟子;第2篇讲鲁国君臣;第3篇为作者读《论语》心得;第4篇是作者与学生的互动问答;第5篇讲解初高中语文课本中《论语》内容;第6篇收录《论语》讲座讲稿。各篇内容各有侧重,但逻辑相连,属导读性质,特别适合大中小学生及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
该书讲述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陈亮的一生。他致力于恢复中原,改革中兴,曾六诣天阙,作《中兴五论》,提出一系列富民强国、抗金雪耻的主张;提倡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与朱熹展开王霸义利之辩;开创永康学派,与金华学派、永嘉学派三足鼎立,在中华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着卓越的学术功绩。
《简读尼采》是一部深入浅出地介绍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生平与思想的著作。本书以尼采的生活轨迹为主线,详细梳理了他哲学思想的形成与转变过程,全面展示了他伟大而悲苦的一生。并通过丰富的史料和详实的分析,将尼采的哲学思想与个人经历紧密结合,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位哲学巨匠的内心世界和思想精髓。
本书集中探讨欧洲史前期的女神、男神形象以及史前宗教,关注活着的女神,考察前印欧文化遗存和印欧文化的存续发展,以及从中派生的民间信仰和民间神话,辨析其中的女神、男神、仙女、女巫和鬼怪形象,揭示女神崇拜文化基因在文明史中的遗存形式和深刻影响。
《简读吕留良》再现了吕留良时文选本风行天下的盛况:其自产自销的风盖楼时文,应试学子人手一册,其隐于时文评选本的反清思想亦因此流播深远。本书还细述了吕留良死后遇难的前因后果:其死后近五十年,曾静案发,曾自述受吕留良影响而反清,雍正出奇料理此案,赦免主犯曾静,吕被剖棺戮尸,并牵连至族人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