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语言学:理性主义思想史上的一章》是乔姆斯基论述其语言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语言使用的创造性;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言学中的描写和解释;语言的习得和使用。在这部著作中,乔姆斯基把当代语言理论的根源追溯到17世纪。例如,有关“表层结构”和“底层结构”的设想其前身可以在法国“保尔?罗雅尔语法
《韧性赛博格:与起搏器和除颤仪同生共死》探讨了面对参与改变其生死的设备,心脏起搏器和除颤仪植入者可能使用的物质资源以及这些混合身体如何建立韧性技法。在大众和医学报道中,这些体内装置往往被描绘得神乎其技;一旦植入人体,它们不需要任何“使用者”的能动性。本书以温暖细腻的笔触,通过技术地理、交叉性分析、身体伴侣技术等方法分析
\"本书是一部从哲学视角审视和反思当代人类增强技术的佳作。它聚焦当前方兴未艾又充满争议的人类增强技术,对认知、心理、医药、身体乃至容貌等领域中的增强技术及其思想方案,以及心识上传、激进延寿、虚拟永生、人类赛博格化乃至人与技术之关系等前沿议题一一加以探讨,人文关怀和哲学深度兼而有之,读来饶有趣味,又深受启发。在豪斯凯勒探
《人类世的宇宙论:泛心论、万物有灵论与后人类主义的局限》探讨的是经典哲学问题:物质与心灵,或者说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关系问题。在作者阿恩·约翰·维特勒森看来,这个经典问题在人类世的时代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面对人类与自然的决裂、物种的灭绝,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和迫切;哲学理论从笛卡尔开始就误解了物质世界,或者广泛的自然世界,而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治是一种旨在维持特定社会政治文明秩序的制度。中国传统社会也是礼治的社会,但是礼治与法治并非完全对立,它本身有一个庞大的体系。本书作者以此为方向,费十余年之精力,撰著此书,既探究礼法枢要,从六经和历代典章中梳理“礼”和“法”,又呈现礼之本、礼之义以及礼法接轨,爬梳出婚礼、射礼、封禅礼等的含义与影响,扩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整个教宗与教廷的历史。它以丰富的内容、中肯而客观的态度阐述了公元1世纪的彼得直到约翰?保罗二世(1978—2005年在位)时期整个教宗的历史。但它的重点不是阐述单个教宗的事迹,而是分阶段论述不同时期教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及教宗们的回应,从而勾划了天主教会如何适应不同时代要求的历史,这是它不同于其他教宗
《康德的生平与学说》将康德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发展历程紧密结合,既是康德的人生传记,又是其学术活动记述。本书在描述他的人生历程的同时,也交代了他的思想发展脉络;在阐述他的学说时,又勾画出他的生活状况、朋友交往和个性特征。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和叙述方式,本书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具有坚定心志的北德意志人康德和一个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的
本书为美国美学史专家保罗?盖耶对康德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盖耶的康德美学与美学史研究中,哲学美学的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得到了历时性的关切,也就是把一些审美的基本问题,还原到它们所诞生的历史语境中去,然后观察这些问题是如何在美学史的发展中被深化、被解答、被辩证地讨论的,并且往往能对问题给出一个极具穿透力
本书是对五代王松年《仙苑编珠》和南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两部“蒙求体”神仙传记的点校合刊。两书仿照《蒙求》体例,把每两个神仙故事合并为一条,每个故事用四个字概括为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使得分别概括两个故事的两个短句上下对偶,充当两个故事的标题。其中,《仙苑编珠》三卷,共计一百五十五条,记述了从远古迄于唐末五代的三百余位神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