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吕氏春秋》“以生为本”思想为研究对象,按照“本生论”“贵生论”“重生论”“养生论”的逻辑结构深入研究了《吕氏春秋》生命哲学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这一理论主张以人的生命为本,把生命的存在看作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强调在认识生命本质的基础上珍贵和重视人的生命,强调通过“节性”“适欲”等途径通达性命之情,强调通过对全
这是一部关于思维科学的学术专著。本书首先在思维认知科学基本概念基础上提出了逻辑套层的高级思维模式,通过对人类思维工具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勾划出了人类思维进化阶梯。作者通过对0-11岁儿童认知能力发展长时间的观察,探寻思维发生的本质,印证了已有的发生认识论理论,发现二值逻辑思维在儿童三岁时就发生了。在哲学逻辑层面通过对逻
本书稿集结了作者多年来撰写的哲学随笔类文章,分十一个主题,对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逻辑学中的思想智慧、思想常新的哲学秘密、非理性思维方式的特殊认识论功能、高科技发展中的哲学问题思考、神话研究的哲学意义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书稿总结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推进哲学学术发展进行了理论尝试。另外,书稿将原
本书是对帛书版《道德经》的译注。《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等,相传由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所作,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哲学、文学影响深远。本书涵盖了《道德经》的帛书甲本、帛书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本四个版本,辨析各版本之间的异同,以白话文的形式翻译了《道德经》,并对生僻字进行了翻译、注音。《道德经》是中华优
《少年读论语:论语真的超有趣》包括:人物篇、文化篇、学习篇、志向篇共四册,围绕这些主题从《论语》中精选出88则内容,在呈现经典语录原文、注释和译文的同时,用白话为孩子解释《论语》。书中设置了论语小剧场板块,以漫画的形式针对每则论语进行趣味解释,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书中的论语一百问板块,挖掘与《论语
郝建秀小组是一个成立于1952年的以当时的纺织女工郝建秀的名字命名的生产小组。1952年10月,它被评为青岛市的特等劳动模范小组。此后,在有关各方的不断培养、帮助下,它又一再被评为青岛市级、山东省级(或部级)甚至国家级的先进典型。这种现象绵延至今,已历时70年。那么,它为什么能够保持其先进典型形象长盛不衰?本书不但回答
《外国哲学(第四十七辑)》由韩水法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组稿,刊登外国哲学专业研究者的学术文章。《外国哲学(第四十七辑)》有康德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现象学及存在主义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研究和青年之窗五个栏目,共收录14篇论文。康德哲学研究栏目收录三篇探讨康德哲学的论题和概念的文章;维特根斯坦哲学研
本书是在作者近三年发表的中西哲学研究论文的基础上集结、修改成形的,主题是论述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预备性探讨,就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不同的文明类型及其哲学定向、中西哲学的前提反思等基本问题进行必要的澄清;第二部分为专题研究,即对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开展出深入的理论阐述和内容上的多重具体化。本书认为,
本书运用比较哲学的方法,对先秦儒家情感哲学进行中西哲学会通式的系统性诠释。本书首先基于先秦儒家文献,借鉴李泽厚情本体论与海德格尔生存论分析等理论,阐发了先秦儒家哲学重情主义的特质;继而对先秦儒家的道德情感与自然情感展开了伦理学、现象学的分析,并与相关西方哲学会通;最后探讨了先秦儒家基于感通之情的政教建构机制。
这部《孔子评传》在简叙孔子的生平行迹之后,分别从哲学、伦理、政治、教育、文献整理、文化传播等角度,全面梳理并评价了孔子及其思想。全书史料严谨规范、立论公允求实,角度全面丰富。该书不仅回答了布衣孔子何以能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奠基者,更分析了孔子在哪些方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一部有分量的具有宝贵学术价值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