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文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任何文学思潮的产生,文学理论的流行,文学批评话语的形成,均受到特定的美学的原理及观念之支配,与美学的发展演变息息相关。中国古代文论的诸多范畴与命题既具有文学属性,亦具有美学属性,而中国古代美学的诸多概念与原理也往往潜移默化到文论之中,衍化为文学理论。如此一来,美学与文论即呈现出贯通性
当代西方最深刻的变化,莫过于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西方治理现代化又深刻嵌入全球化,牵一发而动全身。透视当代西方治理是理解当今世界局势的关键,破解西方国家治理则是把握当今世界历史进程之关节。西方治理现代化的主线是权力与资本的“纠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的世界历史显现。西方治理现代化自18世纪至今,权力形式从生产到生活、强
作为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领军人物之一,大卫·哈维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开创性地将“社会正义”纳入其空间分析视阈,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正义探讨,开拓了生产正义、政治正义、环境正义、全球正义的新视野。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本书从三个“辩证统一”(即空间与正义、空间与主体性、空间正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深入研究大卫
在现象学运动的早期,普凡德尔是重要的成员之一,其地位仅在舍勒之后。而且由于其他几位重要的现象学和心理学代表人物的病故(利普斯)、阵亡(莱纳赫)、调离(盖格尔)或弃学务农(道伯特、康拉德-马悌尤斯),普凡德尔后来实际上是慕尼黑现象学和心理学的唯一代表人物。普凡德尔在几个哲学领域的工作为世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遗产。这些思想可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消极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之一。与柯勒律治和骚塞组成了一个文学小圈子,被称为“湖畔诗人”。早年的华兹华斯深受卢梭及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深爱自然与自由,狂热地支持法国大革命,反对君主专制;然而晚年的华兹华斯似乎成为思想上的变节者,成为托利党人的支持者与保守派的代言人,反对“议会改革”,反对解放天主教徒。
本书是英国日常语言学派重要的代表斯特劳森的重要著作。在书中斯特劳森依次讨论了康德第一批判的主要章节和核心论题,但他不是进行历史、文本性的哲学史研究,而是对康德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批判性的分析和重建。斯特劳森立足于当代逻辑学的发展,为了避免康德理论中一些不可接受的结论,对康德理论哲学进行了分拆,从而保留他认为有价值的部分。
本书勾勒了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的问题域的由来和基本内容,以及谢林哲学在这部著作之后的后续发展。本书的第一、二、三章分别简要叙述了康德的批判哲学、费希特的早期哲学和谢林哲学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之前的发展,第四、五、六、七章分别阐述了《先验唯心论体系》的问题域与方法、理论哲学部分、实践哲学部分和目的论与艺术部分,第八和第
在西方历史上,斐奇诺首次将《柏拉图全集》从古希腊文译成拉丁文,写下大量义疏,其著述成为后世研习柏拉图的经典文本。其中,对柏拉图《会饮》的评注性著作《论爱》首次论述了“柏拉图式的爱”,这一观念流行至今。在本书中,斐奇诺将“柏拉图式的爱”区分了意义层级,首先是灵魂对身体的爱和两性之间的爱,其次是灵魂之间超越性别的爱,最后有
《政治家》是柏拉图后期的一篇重要对话录,主题是统治的艺术,对德性和谐思想的阐述为其一大特色。在本篇对话中,柏拉图试图寻找真正的政治家的定义,以便将优秀的政治家那些拙劣的统治者区别开,在发现真正的统治家的同时,柏拉图也展示了一条可行的治国之道,即通过将诸种美德,和谐地“编织”在一起,实现一种政治上的和谐,从而实现全体公民
《现代儒学》是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编的辑刊,旨在推动儒家多元传统的研究。本辑为第十三辑,其主题为“儒家功夫哲学”,收录了杨国荣、黄玉顺、吴震教授对倪培民教授《儒家功夫哲学论》一书的评议,以及倪培民教授的回应。“工夫”是中国哲学特有的概念,也是中国哲学能够给世界哲学提供的可能性资源之一。专家学者从功夫的多重内涵、功夫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