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意在论证儒学由孔子,中经七十子后学、子思,最后至孟子完成“性善论”,乃是为了开显一种基础存在论,为其心性工夫之学确立超越根基,勾勒先秦儒学从孔子到荀子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儒学作为三教之一的丕变。儒学自身所具有怎样的思想上的普适性、开放性与包容性,本书开显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启蒙作用。
《物质阐释学:翻转语言转向》一书深入系统地阐述了物质阐释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部开创性的学术著作,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文艺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揭示了科学革命带来的智慧和洞见,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开拓了新的方法、路径和视野。本书探索了新成像技术和科学仪器如何改变人们对古代历史的看法,广泛涉及物质阐释学在古丝绸之
本书为美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聚焦美学原理的世界性比较,从经典美学著作切入,呈现世界美学全景。所选12篇文章分别介绍斯拉夫民族美学原理结构与演进、美学著作选要,柏拉图思想中关于“美”的论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学原理的类型与结构;基于对原理著作选要的分析,归纳各国、各文化圈美学思想的特点,并对这些特点进行
本书是作者探索女娲神话与信仰30年的成果结晶。上编将女娲置于中国民族信仰的大背景下,从考察其历史的以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存在状况入手,采用了文献分析与田野作业的方法,尤其大量采用了现代民间流传的女娲神话,对女娲的神格进行重新审视,探讨了女娲及其神话与信仰在人们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女娲在中国民族信仰中的地位等,以期
本书是一本心理自助类书籍,以“自卑感”“社会情感”为核心概念,强调个体的多种心理现象,阐述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深入剖析什么是人性以及人性发展的规律。本书认为个体的行为模式起源于童年早期,自卑感是其行为的重要驱力,它为人们发展社会情感、识别并调整自己性格和行为中的缺陷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照,同时强调人的社会感及其对性格
本书选取了33篇我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杰出代表叶浩生的研究成果,并分为心理学史研究、理论心理学研究、有关心理学分裂与整合的研究、社会建构论与后现代心理学研究、有关女性心理学的研究、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关认知和具身认知的心理学研究七个研究主题,较好地反映了叶浩生教授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范围与成就,并在国
本书认为“兴”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与存在方式,在运思上它是一种以价值视域为基础的现象学意向性之直接性,现象学意向性的直接性是指其意向指向(建构)是在直觉中直接进行的,与现象学不同的是,“兴”的直接性特质不在认知领域而在价值领域,这使得它虽然在思维形式上没有时空与逻辑范畴,但在内容上有时空,内容上的时空关乎人的生存展开与具
本书是十三卷本的《哲学历史辞典》(HistorischesWrterbuchderPhilosophie)的一个词条。这部辞典与其他诸如哲学类的概念、术语、观念等专门辞典不同,它不仅是对概念的定义、描述或分析,而且从批判的、历史的视角提供了全景式的论述,并详尽地列出了参考文献。诠释学(Hermeneutik)是宣示、口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团结奋斗是时代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因此,在工作中,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才能,如果他不能有效地融入团队,那就很难获得成功。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阐明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引导读者如何融入团队,在团队中养
重温历史经典,感受先人智慧,走好人生旅途。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期间,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都带着温情与敬意,这部作品更是作者在现代科学思维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往回看”。本书突破了普遍意义上的劝人行善,更是以科学理论为骨干,以中国传统故事为血肉,生动的诠释了当个人在面临道德抉择时“应该怎么办”和“为什么要这么办”。本书力图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