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是合肥工业大学余京华、唐莉两位教授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终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认真修改而成。该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为研究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为基本方法,秉持问题意识的鲜明导向,回应西方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曲解与误读,旨在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本真话语体系。全书共分为五章,主要研究了西方学界遮蔽历史唯物主义道
你是否收到类似的评价?太情绪化、太感性、过度反应、想得太多......甚至是玻璃心。而你也发现自己似乎比较内向、比较挑剔、不够自信、偶尔渴望独处......总之,难随大流。 法国冥想大师法布里斯·米达勒从小受到这种困扰。多年后,直到一位神经科学家告诉他这只是高敏感,他才意识到:误解或使具有高敏感特质的
都市是令人兴奋但又要求很高的居住场所。尽管我们热爱都市的巨大活力和生活多样性,但每天在通勤时、在人群里、在快节奏生活中穿行的辛劳,会令人感到疲倦和脱节。 本书尊重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所面对的挑战和优势,并提供实用的建议,让我们有可能将日常体验转化为沉思、减压和令人满足的机会。 这是一本指南书,其中充满了深刻的思考与练习,
半个世纪来风行欧美高校的思想史教材,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罗兰·斯特龙伯格扛鼎之作,中文版面世以来屡屡再版,以高屋建瓴的历史眼光、激越昂扬的文字表述、犀利透彻的哲理分析,生动而简约地勾勒了现代西方思想全景。在本卷中,作者依循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谱系,回顾了从中世纪后期到启蒙运动的西方现代思潮:中世纪是巫术与魔法
刚经历爱情的狂喜,父亲突然因病离世。作者舒尔茨感到迷失方向、焦虑不安,她逃避工作、逃避书籍、逃避时间、逃避快乐、逃避现实。与大多数人一样,她沉湎悲伤而不能自拔,于是开始从诗歌中寻找慰藉,进而延伸到对人生得与失的探索。最终她平静地接受了现实:人生总是事与愿违你时而崩溃,时而复原;时而忙碌,时而无聊;时而可怕,时而荒诞;时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对马克思辩证法进行了深度解读和研究。首先,从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深度解读了原初语境中的马克思辩证法思想。其次,探讨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萨特,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尔诺,后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拉克劳、齐泽克以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对辩证法思想的理解。最后,对当代中国语境
《中国佛学》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一年两期,每期刊发20篇左右来自高校师生和研究机构研究者的学术论文。
本书以工具理性批判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社会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文献阅读等研究方法,梳理出工具理性批判理论的三条主要批判路径和思想逻辑的三个基本演进阶段。三条主要批判路径如下:一是对工具理性进行哲学式批判(要求恢复哲学意义的原初的真善美、科学出现以后的哲学意义上的真善美,这是理性的两个发展阶段,不存在实质矛盾);二是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本辑设置了两个专题栏目,分别是由张晶教授主持的“中国美学中的感兴理论”和由仪平策教授主持的“生活美学在中国”。前一个专题刊发了张晶教授和他的博士生的一
长久以来在主流的哲学史叙事中,谢林哲学都被过于简单地看作是通往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体系的一个“阶梯”,而青年时代谢林本人充满冒险气质的哲学探索却被忽略了。本研究以“自我意识”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地剖析了谢林前期的先验哲学以及从康德经费希特到谢林的德国唯心论哲学的内在演进之轨迹。谢林的先验哲学是一种先验存在论,它的基础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