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申辩》由三次演说组成,即正式的申辩辞、提出刑罚的演说、判死刑之后的演说。本书的翻译和义疏即基于这三次演说的基本结构,然后根据主题阐释。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是吴飞老师给大家做的一个导读,介绍了关于苏格拉底的审判、柏拉图的《申辩》的几个主题、《申辩》从古典到中世纪再到现代欧洲的复兴、《申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本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感知觉统合、感知觉统合能力无器械训练法、大脑、前庭平衡能力、触觉分辨能力、本体控制能力、视知觉反应能力、听知觉反应能力等。
本书聚焦三大主题:中国哲学的反思与未来走向、中国哲学与现代社会、中国哲学与现代生态文明。本书关注的都是全球现代化进程中会遭遇的普遍性问题。哲学的主体性与普遍性问题、公民教育问题、启蒙问题、权力问题、生态伦理、气候变化等都是持久不衰的话题,既有理论性,又具现实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充分体现中国哲学之于现代社会、现代世
教育为树人之本,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生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幸福家庭的需要。本书属于家庭教育与儿童人格发展方面的著作,由九个章节构成,全书主要研究了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
本书将“中国网络社会”植入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一宏大视域下,一方面强调网络社会有别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现时代特征,这就是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进步带来了人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和时空观念的巨大改变,网络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指出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中国国民在网络社会中的应对方式及其困境提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定节点,这也
本书收录了《人对自然界有没有义务——从儒家人学与可持续发展谈起》《从孟子“仁民爱物说”看儒家生态观》《怎样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孔子德性学说谈起》等文章。
洪治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院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以发动戊戌变法运动闻名于世的康有为,不仅是一位清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杰出领袖和保皇派首领,还是一位卓越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以及著名的国学大师。从晚清到民国,自国内至海外,康有为始终笔耕不辍,“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
本书大致分为序论和本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序论介绍了本书的基本观点。本论由两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也能成为独立的形式。第一部分考察“和谐”理念的历史,同时又论述了我的主张即为超越现代危机应该复活这个既古又新的理念。第二部分,从何为现代所追求的普遍价值观这一问题开始,介绍了创价思想创新的生命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基于深刻
本书以阴阳、五行、天地人三才之道为总纲,以《周易》为宏观框架,追根溯源,直指核心。从不同视角唤醒人们的良知本性,提升高维境界。同时还对儒学、中医学、阴阳学、五运六气学及心理学的精髓进行提炼和阐述。本书每一个章节都重点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悟”的过程。帮助人们从“物化观念”中超脱出来,让自我生命真正华丽转身。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居于文明穹顶的哲学之光照亮人们爱智慧的旅程。当历史进入现代,哲学家以实践思维方式关注现实,对生活世界的热点问题作出与时俱进的哲学审视,从而超越虚无与喧嚣,安顿我们的心灵。本书以问题为线索,探究当代哲学何以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与“文化的活的灵魂”,领略形而上学的当代视界,解读当代哲学的公共视野,反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