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是我国元代著名思想家,他通过教学和著述,对于理学在北方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他著述颇丰,有《静修先生文集》二十八卷流传于世;且影响深远,《宋元学案》将其与许衡、吴澄并称为元代三大儒,他的家乡容城将其与明代杨继盛、明清之际的孙奇逢并称为“容城三贤”。本书以刘因的身世、时代环境和理学发展的情势为背景,以刘因的诗文为依据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功利主义》是19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提倡的功利主义——个体行动和政治行动应指向“最大幸福”——不仅影响了英国政治生活,而且直到今日仍然引来很多批评。本书是第一本对这一重要文献专门进行解释和批评性讨论的论著。对于那些对功利主义和道德哲学不熟悉的人,本书是不二之选,对于学者们来说,本书也是必
本书力求主要从经典文本的系统对照阅读理解出发来阐述马克思哲学的完整内涵和深刻逻辑,结合实际分析学习把握运用马克思哲学的重大意义、基本观点、实践要求,进而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书对马克思哲学的阐析提炼,是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特质和内容进行新思考,是把握运用当
经典诠释本质上就是问与答的辩证法,诠释就是对问题的揭示和回答。《历史与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该文本存在着两个核心问题:物化批判与历史哲学,对这两个核心问题的诠释和再诠释构成了该文本的理解史和诠释史,在一定意义上也构成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史和发展史。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宋代学术文化思潮与《诗经》研究(13CZW038)”结项成果。宋代是《诗经》学发展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相较于汉唐,在学术发展环境、治学方法以及学术理念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由此也塑造了其独特的品格。本书旨在以宋代学术文化思潮的嬗变为背景和线索审视这一阶段《诗经》学的发展,着重探讨宋代学
王阳明廉政思想与其心学要义相辅相成。“心即理”为“廉”之“本体”。一方面,“廉”自在“心”中,入之廉耻与生俱来、人皆有之(“良知”):另一方面,通过激发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以“心药”医“心病”,可为“破心中贼”指明“心学”方向。对贪腐者普遍存在的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律己与待人不一的伪善之风,对自欺欺人、怨天尤人的贪
美是精神的原初真理。美包括构成性的美(旨在构成精神的概念)与自由美。自由美是一切真正艺术追求的美。自由美的自身存在就包含了矛盾,即其真理性与主观自由的矛盾。这就是自由美的存在论矛盾。优美是美的一种基本格调。优美就是理性思维的原初真理。在优美格调中,美的真理性的基本表现,就是美对于更真实的对象表现或领会的要求;而美的主观
近年来,运用进化论和神经科学分析艺术的研究呈现出一股颇具影响的学术浪潮。这引发了关于艺术、文化与生物科学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的问题,以及我们在将科学方法应用于艺术品阐释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在这本富有洞见的著作中,马修·兰普利通过探索达尔文主义、神经科学和艺术史相互交叉的关键领域来设法解决这些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艺术,
本书重点解读了柏拉图的《法篇》,其内容包括文化语境、内容概要、逻辑结构、重大议题、法律条文、当代价值等,书后还附有拓展阅读书目。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法篇》共12卷,是柏拉图最后也是最长的一篇对话。其内容广泛,不仅是一套系统完整的法律制度,也是柏拉图的“第
本书以普及民众应对各种危机的技能为目的,从衣食住行和疾病、安全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生存技巧,提高民众在灾害中的生存和应对能力,可能地进行自救和自力更生。减轻国家的负担和压力,减少灾害时的社会动荡,快速恢复社会秩序。它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教我们利用手边很容易获取的资源来进行灾难时期求生自救的小技巧。以漫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