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其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对后世的影响既深且远,可与儒家思想比肩。老子所谓的“道”是指“真实”而言,亦即要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上,再由此观照人间,安排适当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外开辟了一条更为宽广的路。《傅佩荣译解老子》中傅佩荣教授根据自己研习中西哲学四十余年的心得,译解《老
书稿《哲学的语言》是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和论道”系列讲座讲稿结成的第八本文集,一共含括8次讲座的内容。包括的主题主要有:内时间意识结构分析、柏拉图《会饮篇》释义、儒家祭礼的意义生成、《春秋》与中国孝道传统、语言哲学视角下的汉字与汉语世界的关系、现象学关于内时间意识的学说、事实科学和本质科学的现象学分析、以中国山水画
本书包含312统考最近12年真题,真题按照年份分册装订,方便考生携带做题。本书深入研究了历届心理学考研真题的出题规律,并将重点习题进行详尽解析,理清关系,便于考生掌握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通过对真题的大量练手,考生可练习做真题的题感,熟悉真题的分析思路,以及总结同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同时,考生可利用此书进行模拟实战,形成自
作为“现代新儒家集大成者”,牟宗三曾自谓六十余年只做一件事:反省中国文化生命,在牟宗三著作中,也多见一中心观念,即“提高人的历史文化意识,点醒人的真实生命”。本著作将论证“生命的学间”是牟宗三思想的核心线索并从“生命的学问”之创设背景、建构路径、内容展开、圆融圆成、定位评价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上述研究不仅能有助于人
《晏子春秋》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部典籍,主要记录春秋末期齐国贤相晏婴的言论事迹。《〈晏子春秋〉思想论析》一书在详细梳理《晏子春秋》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思想史研究的多重方法,对晏婴及其家族的仕宦经历、晏婴与他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晏子春秋》的文献性质、刘向与《晏子春秋》成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精微独到的考辨;细致周全
《华夏古圣先贤修身理政百题》是《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文库》丛书之一,收录了先秦两汉至唐宋元明清时期古圣先贤鞭辟入里、警愦觉聋、修身正心的名言警句,以这些妙言要道为题引,精选了古圣先贤的近百条教诲,并做了简要的注释和紧扣主题的解读,深入阐发了“修身”这一主题,使读者切实感受到“修身”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据可依的。本书
本书是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业内人士的亲身经历,整理而成的从业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知识。旨在指导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为以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本书包括10章,分别介绍了职业态度、习惯的养成、赢在沟通、胜在执行、细节决定成败、团队超过一切、不断创新、坚守职业道德、
“工匠精神”是一种普遍的职业精神,其本质上就是职业意识的觉醒和升华。而要获得这种职业意识的觉醒与升华,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培育“工匠精神”就是要让我们在文化的传承中获得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和精神,树立职业的敬畏感,秉持职业的操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守职业道德,强调在精益求精、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做好手中的工作。职
邵以正是明代道教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明初净明“中兴”的关键人物。学界对邵以正的研究不多,且多在研究赵宜真、刘渊然之时有所旁及,更鲜有专论邵以正思想者。本书即从人物及道派思想史的角度切入,对邵以正的生平履历、刊行的著述、《正统道藏》纂修及其主要思想进行了全面考证,不仅对元季明初赵宜真、刘渊然、邵以正-系进行净明道统重
道教发展到宋代,其宇宙观、生命观和救度观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本书以宋代道教炼度为研究对象,对道教炼度的历史渊源、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宋代的类型与特点做了梳理,探究其与早期道教及唐宋内丹道的联系,比较其与佛教施食的异同,揭示其蕴含的宇宙观、生命观、救度观以及忏罪意识等,以探讨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本书作者治学态度严谨,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