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关注归纳逻辑在十九世纪中西文化碰撞语境中的本土化过程。全书在梳理中西相关智识资源的基础上,以归纳逻辑的早期中译概念“格物致知”“格致新理”“格致新法”“格致新机”“即物察理之辨论”“充类”“引进辨实”“希卜梯西”“类推之法”等为切入点,结合译者和读者所在的新教传教士、口岸知识分子等群体的特点,分析了这一时期对归
神秘主义是宋明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神秘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神秘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现象,神秘经验普遍影响了各种文化传统的发展,具体到阳明心学那里则体现为悟道经验。本书对王阳明及其后学的神秘主义思想及悟道经验给予了全面、深入的考察,认为以悟道经验为基础的心学神秘主义包含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本体论的神秘主义,即
我们把从生命以及生命的存续、安康(well-being)、适应和演化的角度来理解和探究心智本性、机能以及诸机能之间关系的观点称之为“心智的生命观”(viewofmindfromlife)。生命的心智观认为,心智本质上是一个生命现象或有机体现象,要全面地理解心智,首先要深刻认识生命的本性。生命的根本是一个源于内部自我生产
日本禅僧“脱佛入儒”历史过程,经历了中世由以公家、武家和僧侣阶层为主导的佛教文化向近世以儒学为宗的德川幕府意识形态转变的较长历史时期。就其内在理路和发生脉络而言,该过程大致呈现出了理论上的“排儒斥朱”“儒释调和”“儒释道三教一致”“排佛归儒”和行动上的“脱佛还俗”。其中,尤具代表性的是出身相国寺的藤原惺窝、出身建仁寺的
先秦两汉儒家人性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答案是“气性论”。气性论,简单来说,即以气论性,或者说是,性中含气。究其根源,这与古代气化宇宙论有关。古人以为,天是万物之本。天含有气并能以气生物。这就是说,气即生存的开端。而生存的本原,又与性有关,此即“生之谓性”。因此可以说,性含气。或者说,性即是气。这种人性理论形态便是“气
本书为中国古典艺术伦理学基础文献汇编,是为开拓性和基础性成果。本书依据艺术学理论和伦理学双重知识体系,以对中国古典艺术伦理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语境,即历史演进的朝代更替为基本顺序,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部分,系统地归纳了中国古典艺术伦理文献。主要内容包括有关对史传、诗歌、音乐、诗文、戏曲、小
本书收录了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关于理想理论的论文,其中包括DavidMiller,DavidEstlund,MichaelHuemer,GeraldGaus等21位学者关于政治哲学中理想理论探讨的方法和问题的最新研究。理想理论和非理想理论之间的争议是过去十几年里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焦点。而本书所选编的21篇论文就是
本书主要研究德国观念论的源与流,以及海德格尔对德国观念论的解释。其学术价值在于聚焦德国观念论各体系的立场和方法,并将立场和方法问题贯穿于海德格尔与德国观念论的关系研究中。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健康大脑是自控力的源泉、情绪管理是自控力的良药、学习动力是自控力的马达、习惯培养是自控力的框架、心理效应是自控力的秘诀、思维方式是自控力的钥匙、教养方式是自控力的基石。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福柯晚期的伦理转向、福柯伦理思绪的谱系学研究方法、福柯论古希腊-罗马性关系中的自我伦理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