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即《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作,是我国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被称为“群经之首”。由“经”“传”两部分组成。“经”称《易经》,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是《周易》的主体;“传”由《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七种十篇构成,称“十翼”,又自成体系而为“易传”。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并为其作章句集注,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
《论语》是产生于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文献,它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著作,记录了儒家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这部巨著的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论语》全书二十篇,共约五百章。整体而言,《论语》是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较为完整的文章。它作为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集,涉猎极为广泛,包括哲学、道德、政
《孟子》共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
亲知虽在人类知识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概念本身的含混性,致使其始终处于研究的边缘地带。本书旨在扭转这一局面。首先,通过溯源亲知观念与辨析亲知概念,笔者阐述了亲知论题中最为核心的困境,也即感觉亲知两难:如果亲知想成为知识,它就必须放弃直接性;如果亲知想保留直接性,那么它必将失去担当知识基础的职责。其次,在考察非推论
这是一本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和哲学研究所主办的连续性哲学论集。计划每辑35万字(16开300页左右),每年出版两到三辑。出版宗旨:1.焦聚性追踪当代哲学发展的方向、态势、进程。2.报道当代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哲学思想、成果、方法。3.对后世界风险社会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展开讨论、争鸣。领域定位:1.“环境、新技术、
本辑以宗教与现代性为中心论题,涵盖了斯宾诺莎、韦伯、涂尔干、帕森斯、贝格尔、格尔茨、贝拉、贝克等人的理论,是对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结构性位置的再思考。本辑围绕宗教与变迁进行专题讨论,既涉及宗教自身的变迁,又涉及社会的变迁,是在宗教、社会的双重变迁中讨论历时与共时状态下宗教与社会各个子系统之间复杂互构关系的积极尝试。本辑主题
本书是西方哲学史第五卷,介绍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西方哲学史丛书坚持“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原则,涵盖西方古代至当代哲学的主要发展,对西方哲学的主要问题、概念、范畴、方法、人物等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是我国西方哲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对我国西方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推动作用。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干预:九种批判模式”“提纲:一些批判模式(续)”“辩证法附论”和“一些批判模式(再续)”,共收录22篇文章,对战后德国的思想、流行文化、教育以及科学实践等论题作了讨论和反思。本书是阿多诺文化批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阿多诺在文化批判领域的代表作之一,深刻反映了阿多诺对工业文化的忧虑,对当时流行的电视
本书对西方中世纪主要逻辑理论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了这些理论的来龙去脉以及内在关联,建立了一个涵盖整个中世纪逻辑的巨幅画卷,这在国内学术界尚属首次。本著还从现代视角讨论了中世纪逻辑理论与现代逻辑相关理论的关联,主要包括中世纪词项区分理论与现代逻辑摹状词理论,中世纪指代理论与现代逻辑指称理论,中世纪不可解命题理论与现代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