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与众不同的逻辑思维入门书。逻辑思维并不是抽象玄奥的概念,学逻辑就像学说话,只要你学会说逻辑语,你眼前的世界将豁然开朗!逻辑思维的根基其实是一套语言系统——逻辑语。逻辑语以及背后的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形式的学问,也是帮助我们理性思考的工具。当你掌握了逻辑语,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翻译成逻辑语,并依照逻辑规则进行推理时,
人的判断并不总是正确的。本书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人有两套思维系统,直觉判断和理性判断,但是人的判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次,人并非天生就可以进行判断,判断与人自我意识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此外,判断与人格和记忆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后,本书强调了道德判断的特殊之处,并讲解了影响道德判断的因素。
本书作者埃默里斯·韦斯特科特是支持过简朴生活的,但他没有止步于鼓吹节制,而是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多角度启发人们跳出现代的生活条件,诘问生活的意义,独立地从更深的源头思考“简朴”是否为值得追求的目标。当中触及了更多更深层次的事物,例如,简朴或者奢侈可能都是为了获得自由和安定感,而舍弃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打破传统,也意味着
本书紧扣心理学考试大纲编写,但不拘泥于大纲,根据考研心理学涉及的7个科目,参考48本中外教材,结合历年统考真题、主流自命题学校真题,梳理了心理学考研中的重要知识点,归纳出最贴近考试大纲的知识体系。在结构上,本书的每一章包含“知识结构简图”“知识精讲”和“小贴士"三大模块。在每一章开始呈现“知识结构框架图”,并在图中标示
本书以对“现成良知”之态度及相应之工夫论为线索,比较全面地评述了阳明后学的学术思想,是对阳明后学研究的重要著作。本书对阳明后学思想,剖析深入,多能切中肯綮。且多采用对比的方式以凸显某人的思想特色,尤其是主要以王龙溪为隐藏的线索与对比对象,可见作者的思想倾向之所在。
当我们品尝、咀嚼、吞咽、消化和排泄时,我们的食物改变了我们,而我们的饮食反过来又影响了更广泛的地球环境。在《吃的哲学》这本书中,安玛丽·摩尔从这些变革性的纠葛中获得灵感,在“吃”这一行为中发掘、重新思考我们作为人类的生命哲学意义。在行文中,摩尔使用了一套与传统学术类图书截然不同的行文方式——一段生活片断,一段故事,或一
本书为复旦教授王德峰选取了梁启超生平作品中有关中国少年求学、成长、树立三观的文章,如《少年中国说》《论中国国民之品格》《服从释义》等辑成“少年中国”篇,下篇为“道德大原”篇,通过《新民说》(节选)、《儒学统一时代》(节选)、《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国道德之大原》集中呈现梁启超关于中国国民道德的探讨和论述,特别是对儒学体
本书是对康德伦理学的经典著作《伦理形而上学的奠基》一书的全面解读。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康德的自由概念、康德实践哲学的背景——沃尔夫哲学以及康德的能力学说对《奠基》的基本问题和语境做出详细的介绍和梳理。这是理解《奠基》乃至于康德整个实践哲学的基础;第二部分从“善的意志”“义务的概念”、“敬重的情感”等核心概念
该著初版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第一个崛起的美学学派生命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著名美学家、国内生命美学学派的领军人物潘知常教授在而立之年完成的美学佳作。该著从0到1,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生命美学。目前,生命美学已经成为一个学派的正式名称,网上搜索也已3280万条。生命美学的实践的人道主义自然界生成为人爱者优
美学之为美学,无非就是拷问美的意义是否存在,就是探讨关于人类审美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之学。而审美活动也无非就是以超越性和境界性来满足人类的未特定性和无限性的特定需要的一种生命活动,因此美学就是生命美学,研究的是生命的问题即生命活动的美学向度。本书从为什么要学习美学爱美之心,人才有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审美,故我在美在境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