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哲学史和当代哲学为宏观背景,以追问“哲学究竟是什么”为主线,提出并论述了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的生活基础、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的派别冲突、哲学的历史演进以及哲学的修养与创造等七个问题。既是一部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的学术专著,又是一部新世纪的哲学教材。该书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
随着医学健康知识不断普及,“抑郁症”这个名词已被人们广泛知晓,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说“我抑郁了”,但由于大众对抑郁症认识不足,很多人对抑郁症抱有偏见,怕自己被打上“精神病”的标签,拒绝去医疗机构就诊,所以导致临床上抑郁症患者的漏诊率居高不下。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得不到治疗,病情迁延反复,患者社会功能受损,家庭和社会负
作为非同一性哲学的建构基础、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多诺的音乐哲学与其他任何社会理论流派比较而言,显得非常独特。它把欧洲近350年音乐的发展置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通过对欧洲近代资产阶级社会350年音乐文明的历史考察,通过社会中介对资本同一性进行批判,对欧洲历史进程中沉淀的音乐进行社会解码,借以反对资产
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认知心理学领域记忆研究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本领域目前最权威、最前沿的著作。过去的一百多年学界主要研究个体记忆,最近开始关注集体记忆。相比于会出现偏差和再塑造的个体记忆,集体记忆有着更加全面、准确,心理学家更重视将心理现象放到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去探讨,这种新的研究视角,更加强调个体之间信息的交互与分配,
本书由著名学者熊月之担任主编,熊月之系著名历史学家,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复旦大学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协委员、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本书将目光聚焦至晚清到民国初年这段时间,一些有识之士将西方各种学术著作引入到中国,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浅显的事例,进行流畅阐述。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和哲学与生活等,逐一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明,其写作方法新颖,开通俗哲学写
本书汇集了《拉康导读》的两卷本:《无意识像一种语言那样构成》以及《主体的结构》。 《无意识像一种语言那样构成》从拉康最初的理论出发,概括而精确地阐述了拉康工作的理论和临床基础。它需要展现这些基础与弗洛伊德的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展现在言说主体中决定着快乐、无意识和能指之间关系的一些重要的元心理学概念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