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主要以传统的法国逻辑体系为基础,融入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正确定位逻辑学的对象和作用,从科学方法论出发,厘清了逻辑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关系,也厘清了逻辑学与其他交叉学科等关系。本书1934年作为安徽大学教科书使用,1960年、1962年作为原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教科书使用,为中国哲学和逻
本书从“泰州学案”的重新厘定着手,暂时搁置了那些没有明确师承关系的所谓泰州学人,集中探讨了王艮、王襞、王栋、颜均、何心隐、罗汝芳的思想学说。通过对其思想及行为的分析以略窥“泰州学派”的思想全貌。本书分析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
本书选择朱松、刘子晕刘勉之、胡宪、范如圭、李侗和黄中等七位朱熹的老师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朱子业师的人格修养与教化精神,抓住讲人、叙事、究理三大要素,围绕德行、学问与事功三大块而展开阐述思想者的思想来源、思想形成与思想结构,以及考察这些思想在学术教化、政治教化、人伦教化方面所产生的效应,以此揭示师道的传承及其演进的文化意涵
本书阐述朱熹思想的学术文化渊源,朱熹与朱子学派的形成,朱熹的政治思想,朱熹的哲学思想,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的文学思想,朱熹的自然科学思想,朱熹的生态伦理思想,朱熹的社会教化思想,朱熹理学与心学思想的发展,朱熹在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等,论述朱熹的理学体系是新儒学(即理学)之大成者,开创中国传
本书内容丰富,“词旨辨博”,尤其是对社会和文学,颇能“越世高谈,自开户牖”,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整理者四川大学著名学者杨明照先生,以《平津馆丛书》原刻本为底本,再参校明《正统道藏》本、鲁藩承训书院本、吉藩崇德书院本、旧写本、慎懋官本、卢舜治本、清柏筠堂本、文溯阁《四库全书》本、王谟《
新时代的伦理道德之思:《道德与文明》论文集萃
《生命哲学研究》(半年刊)是理论性、专业性的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国内外关于生命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相关学术书评与学术札记等;追踪与生命哲学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并展开探讨;报道国内外生命哲学的研究动态,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辑围绕生命哲学主题,分别从老庄哲学思想、儒家生命伦理、德勒兹生命论哲学等视角展
《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阐释《春秋》的著作,董氏在书中极力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释了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理论系统,为汉代的封建集权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为凌曙注解《春秋繁露》之作。凌氏认为《春秋》之义存于《公羊》,《公羊》之学传于西汉董仲舒,又以《春秋繁露》流传已久,讹误较多,故收集旧说作《春秋繁露
最近几十年,西方哲学界掀起残疾研究热。相关学者从社会建构论、后结构主义、现象学、新唯物主义和后人本主义等立场对残疾问题作了多维度解读,反思和批判了关于它的旧有观念,修正了一些习以为常的理论预设。其中的主要观点是,残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个人的医学或生物学问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某种异常、偏差和缺陷,它实际上具有社会构成性,也
关学与理学(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