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戴德生的传记。一百五十多年前有一位英国的年轻人——戴德生(1832-1905),心中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深关切和挂念。他训练自己过简朴的生活,以便有朝一日能够来到中国,帮助这里的人们。历经艰难后,他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在这里他努力工作,以最善良的方式来对待周围的人,哪怕是那些敌对他的人;他入乡随俗、筹备并建立中国
本书是作者承担的教育部人文课题的结项成果。作者以感通为主线,借鉴西方哲学尤其是现象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境界论和方法论等不同层面重新阐发儒家仁道,提出了感通本体、感通成象、感通生境等原创性的思想视角。相关哲理的重构不仅接取了现当代学者的思想尝试,还借助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推进其思考,与此同时,又返回儒家思想传统,通过对话
全书分为《引论》《申论》《哲论》三部。在本书中,阿罗频多根据奥义书、韦陀、薄伽梵歌、瑜伽及欧洲古典思想,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实践论的研究出发,在对“梵”、“超心思”、“整体·知识”、“和谐”、“解脱”等一系列哲学范畴的研究中,详尽地阐述了他的”神圣人生”的理想境界与显现的必然性,构建了神圣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本书针对《周易》中晦隐生涩的叙述手法和古幽邃简的文字给当代人造成的阅读困难,致力于解决“易经难读、难懂”的问题,通过在书中加入历史上的掌故轶闻、现实中的鲜活事例和自身的深刻体悟,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周易》经传、了解易学知识、深化易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和研究。
本书重点结合工匠精神和劳模意识的内涵,以及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大学生劳模意识和工匠精神认知现状,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工匠精神和劳模意识培养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全书共七章,具体内容包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认知、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研究、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路径选择、劳动意识的基本概念与核心内涵、大学生劳模意识培育
本书是“孔学堂文库”中的一本,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教授,创系系主任李晨阳先生的专著,共计约20万字,囊括了作者过去二十多年,在跨文化视角下从事儒家哲学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儒学的价值及当代意义、儒学与女性主义哲学的关系研究和儒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其主旨是从跨文化的视角研究儒家传统哲学的特点,并着重讨论当代儒家
《王船山遗书》以金陵曾氏刻本、“衡阳补刻本”为底本,共收录王夫之著作60种,附录校勘记二卷。此书系晚清时曾国藩、曾国荃所刊印,据《王船山遗书序》,曾国藩曾参与校《礼记章句四十九卷》《张子正蒙注九卷》《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以及《四书》《易》《诗》《春秋》诸经稗疏考异十四卷,并订正讹脱一百七十余条。由于王夫之的
《净土日诵集要: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部古籍整理图书。《净土日诵集要》系列图书,是以净土经典为主的系列文献,通过甄选常读常诵的经典,整理校对、集成一套,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传诵较广,受到广大信众重视,共二卷,唐实叉难陀译,本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
《净土日诵集要:妙法莲华经》是净土宗“净土三经”经典之一,也是一部线装本古籍整理。《净土日诵集要》系列图书,是以净土经典为主的系列文献,通过甄选常读常诵的经典,整理校对、集成一套,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妙法华经》,七卷,鸠摩罗什译。本经中认为众生皆可成佛,要求从众生悟入佛之知见和积累“福德”
本书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主要围绕3—6岁幼儿的行为展开观察与分析,论述了观察儿童的教育价值和方法,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积极行为支持与行为的功能评估等视角提供理解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生成、维持与矫正的基本原理与系统技术。该书前三章介绍观察儿童的方法,并选取班级集体、游戏活动、数学知活动进行观察方法的示范后五章介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