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古籍类图书的转写注解本,是由雍和宫经师、蒙古族青年学者图布丹夏珠转写整理清代高僧、蒙古族著名学者、翻译家固始噶居巴·洛桑策培(1761-1834)所译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由上册:转写稿和下册:影印稿组成。转写稿包括图布丹夏珠所作详细注解和14幅图片。该书稿,对于研究宗喀巴哲学理论、古代蒙古文翻译(藏译蒙)
本论文集主要是介绍西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近十年来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走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道路,形成了民族心理学和心理健康两大学科专业特色的改革建设成果。这一论文集是师生十多年共创而成的作品,本论文集分为心理健康实务与实践教学创新专题和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创新专题两大部分,共收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载籍丰富,老子的思想看似冰山一角,却熔哲理、诗情、文化艺术为-炉,犹如陌上青松挺拔于高山,又似天籁之音共鸣于云海。本书《道德经》注译的困难在于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的转换问题,本书在把握章旨的前提下,既要彰显了其中所具有的含蓄蕴藉,又适合现代人的欣赏语言习惯。作者通过自己对《道德经》的毕生研究,为中国
本书主要围绕“开展家庭助廉教育,弘扬优良家风”展开,内容从四个篇章分述:一是规章制度篇,包含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部分重要论述(原文)、《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原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原文)。二是经典家训篇,包含孟子、范仲淹等20位历史人物倡导的传统家训内容及辽
本译集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参之以大正藏等整理点校而成,以简体横排的方式结集出版。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卷与第二卷主要是般若类经典,包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等。第三、四、五卷为《大智度论》,此论为释经之作,即对《摩诃般若经》的全面注解。第六卷包括《十二门论》《中论》《百论》以及《十住毗婆沙论》《大庄严经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更劝勉人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岵是读书人修身养性,进德修业,完善人格的必读书。据说德国的数
本书主要收集中国明史学会利玛窦分会举办的第四、五届”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部分论文,论文集主要有关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研究、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情况、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及其中国化、中学西传与欧洲汉学的兴起等内容。
全书由5章组成,主要论述兰丁格从哲学角度对苦恶问题进行辩护以维护基督教信念的合理性,讨论了普兰J格改神义论为辩护进而提出的辩护方案,在区分了二者的基础上结合”可能世界”的知识与自由意志学说提出的“自由意志辩护”,以吸普兰J格建立在保证理论基础上的辩护,最终延伸到普兰J格的思想对汉语思维的意义。本书写作宗旨在于讨论普兰丁
本书稿以南宋初期宰执为主体,对它们的儒释道三教观念进行了整理研究。第一章对儒释道三教关系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对南宋初期宰执的儒释道相关材料进行了整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个案分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对代表性人物具体的展开,第六章是对南宋初期宰执三教观进行了总体论述,其中包含南宋初期宰执三教观的特征、成
《大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自秦汉后就成为中国古代士人必读之书,宋元后,又被确立为儒学入门读物,位列“四书”之首。《大学》提出的以修身为起点,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以及通过自立而立人、自利而利他来实现人生理想的求学之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当今时代仍有裨益。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现代人的学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