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刊》(第二十辑),刊载了《由“用”通达“体”:老子之道的诠释路径刍议》《<老子内解>新考》《明代部分老学文献真伪考》《昭格署的兴替与朝鲜王朝官方道教的终结》《<真灵位业图>神仙名号研究——以“道”及其衍生概念为中心的考察》《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悟真篇再注>的药物理论探析》《论钟馗信仰的多元形成》《文房道士
本书精选《广东社会科学》创刊35年来哲学栏目的优秀论文26篇,突出原创性、时代性、现实性,内容包括哲学基本问题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逻辑建构、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等。全书分析发展中的社会与社会发展哲学,探讨西方现代文化的普遍性表述与哲学反思,有助于读者了解国内学界哲学领域研究
本书包括关于《永乐大典》易学典籍整理研究的思考、四库馆臣对大典本《易学变通》的编校、丁寿昌易学:主以宋易,兼采汉易、李镜池与顾颉刚的学术交谊及其《周易》研究、《尚书》与先秦易学、汉代易学视域下的礼乐观——以纬书为例、《皇极经世》“数学”义涵发微、李简易学发微、贾湖文化与《周易》思想溯源、论《易传》九德的当代价值、《周易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微观研究
《东方哲学》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上海市道德文明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主编的连续性学术集刊,受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I类)建设计划/哲学规划项目支持。本系列丛书的宗旨在于做纯粹的中国哲学文化研究,本辑主要由名家讲坛诠释与经典"先秦哲学研究宋明哲学
随着人工智能及认知科学等学科的兴起,传统哲学议题的概念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对概念进行清晰界定,调和众多理论范式之间的尖锐分歧,美国学者麦歇瑞在《消去概念》(DoingwithoutConcepts)一书中提出了概念异质性假说,主张用原型范例理论这三种概念类型的名称代替概念,并把概念从认知科学理论术语中消去。基于此,《
本书主要内容是佛教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按照论文内容分为宗派问题新探、佛教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四个板块。书稿收录了近期佛教哲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共约二十余篇文章,展现了学者们的对佛教文化各个研究领域的探索,对当代佛教哲学、佛教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册为第十辑。
《人间正道:<大学>的人生教育》包含导论及知、行、真、善、美、家、国、天下八个章节,对儒家学派经典著作《礼记》中的《大学》进行了文本解读及义理阐发,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明确肯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启发青年思考如何成就自我,进而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天下人民做出贡献。此外,本书对当今社会培养什
本书以原著为基础,提炼出阿德勒的核心观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形象生动的插图,并且全新编排,以更有效、简洁的方式阐释原著,并且辅以更具现代化的观点、丰富的实际案例,以及具有创新、互动的模块。主要内容包括: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身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等。
本书精选了万特特、林夏萨摩、韦娜、闫晓雨、陶瓷兔子、文长长、徐多多7位青年女性作家的30篇文章辑录成册,以暖心的文字和故事对于年轻女性们关心的话题,包括个人选择、成长、感情、家庭、事业等一一进行了解读。本书延续了作者们一贯的清新治愈风格,给18-30岁的女性读者们带来更多思考和心理上的疏通,思想积极向上,充满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