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空为线索,梳理了中国近代高等商业教育百年发展历程。1840年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本书时空的起点,商业教育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近代而迈进工业化进程的新阶段,由松散的民间行业教育发展到正规的学校教育;由单一的商科职业教育,发展到包括初等、中等、高等具有前后衔接的商业教育。高等商业教育发轫、嬗变的动因纵向离不开时代的变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项目号18ZDA311)的研究成果。本书以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作为背景和主线,扩展了国际传播的研究视野,将政治传播、文化传播有机整合,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下探寻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体系的新思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本卷主要涉及国际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项目号18ZDA311)的研究成果。本书以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作为背景和主线,扩展了国际传播的研究视野,将政治传播、文化传播有机整合,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下探寻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体系的新思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本卷主要涉及中国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项目号18ZDA311)的研究成果。本书以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作为背景和主线,扩展了国际传播的研究视野,将政治传播、文化传播有机整合,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下探寻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体系的新思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本卷主要涉及网络
“思政引领力”排在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之首。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必然要求。本书聚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力求学习阐释有深度、政策梳理有高度、调查研究有厚度、案例分享有温度。愿与各位同仁携手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
本书以北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方法研究了该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效果,全面揭示了学生、家庭和学校在推行走班制、书院制和选课制等改革实践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本书的研究结论既充实了进步主义、结构主义等教育理论,又体现了鲜明的中国教育实践特色;结论中的一些
教育部于2021年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倡导幼小衔接中多元主体的互动合作与系统性推进。本书从多主体协同幼小衔接的理论溯源、现状调研和行动研究三个方面架构展开,站在理论研究转向的梳理分析、多
全书共分6个章节,约15万字,分别是区域推进幼小科学衔接的管理架构、现实情况分析、幼小主题式联合教研机制的实践、教师跟岗交流机制的实践、一体化课程研究机制的实践、幼小教师衔接能力提升机制。第一章主要介绍区域小衔接工作的顶层设计、管理组织架构与创新制度设计;第二章主要介绍区域基于幼小科学衔接现状,如何因地制宜形成了小学与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究竟如何在幼儿园落实,是目前整个学前领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本书以“以美育德,以德致美”为核心理念,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幼儿园审美立德教育的内涵、机制及实施路径。书中紧扣“美术审美何以立德?”和“美术审美如何立德?”两大核心问题,构建了完整的逻辑体系,既阐释了审美立德的理论基础,又提
本书立足上海市示范幼儿园多年实践,以儿童兴趣为原点,以“社会行走”“建设常态馆”“发起动态馆”三大路径为核心,系统构建融入儿童博物教育的园本课程体系。通过整合园内“三廊一馆”(常设主题廊、留白生成馆)、社区场景及云端资源,打造多维立体的博物学习场域,支持幼儿在观察、策展、分享中发展博物意识与综合素养。 书中以丰富详实